在淘宝上输入抢拍,可以搜到众多“代秒”的卖家。网络截图
一款“代秒”软件,只要输入相关产品信息,便可自动抢单。网络截图
又到一年“双十一”,不少商家赶在这一天,以极低价格推出“秒杀”商品。与此同时,“剁手族”也设置好闹钟,希望在“双十一”当天,能够“秒下”购物车里的存货。
一边要抢货,一边要清货,一种新的职业悄然走热。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电商网站、QQ群等平台,出现一种以助人拍下秒杀商品的“代秒”业务。买家提前将需要抢拍的商品及链接准备好,之后向卖家提供购物账号和密码即可,价格通常在10至20元之间。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目前网购账号都已实现实名制注册,实名账号本身是一种个人身份的认证,将身份信息交由线上商家,包含较大信息泄露风险。
“秒杀”商品看得见抢不着
早在“双十一”前夕,不少“剁手族”已经摩拳擦掌。
北京白领陈晨(化名)的购物车里,囤积了从衣帽鞋包,到小吃零食在内的十余种商品。陈晨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些商品一些是平时在网络闲逛时发现,由于价格等原因没有当即买下,另一些则是在店家“双十一”猛烈的宣传攻势下,临时收藏的商品。
陈晨说,购物车里的不少商品,会在“双十一”的特定时间段参与店家的“秒杀”活动,价格则普遍在原价的一折左右甚至更低。不过,这些待秒杀的商品,活动时间大多集中在整点时段,且名额有限。
往年,陈晨会设置好闹钟,在秒杀活动开始前五分钟左右,电脑和手机端同时开动,不断地刷新网页,但往往收效甚微。陈晨说,一些秒杀的商品刚放出来,“眨个眼的功夫”,就显示已经被抢完。“到底是什么人抢走了这些商品?”陈晨有些纳闷。
花十几元可买“代秒”业务
直到接触了网络“代秒族”,陈晨才意识到,那些看得见却抢不着的秒杀商品,都是真实存在的。而像自己一样的普通用户,之所以年年落空,则是因为别人“开挂”。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一些网络电商平台,部分卖家针对“双十一”期间的秒杀商品,推出“代秒”业务。
在淘宝网上输入关键词“抢拍”,页面随即出现数百家提供这一服务的卖家。这些注册地位于全国各地的卖家,大多打出“专业代拍”、“竞秒代拍”的宣传语,销量从数百到数十不等,价格则普遍在10至20元左右。
■ 体验
卖家称“不保证抢到” 需提供账号密码
林林总总的“代秒”,怎样开展业务?淘宝网上,一名提供这一服务的卖家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来自一个“专业帮买家抢拍商品”的团队。买家在购买服务后,需提前把想要抢拍的商品链接、颜色、尺码等具体信息进行告知,随后,买家还需提供用于抢拍的电商账号和密码。上述卖家表示,团队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抢拍,但不能保证100%拍到”。
见到记者表现出犹豫,这名卖家随即表示,“每一个商家都是一样的”,“谁也没有办法保证100%抢到”。此外,如果最后确实没有抢拍成功,买家可以申请全额退款,但“一定不要差评或投诉”。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卖家的商品评价栏中,几乎清一色为好评,一些此前购买过这一服务的买家,还晒出截图,证明其效果。
上述提供“代秒”服务的卖家称,买家所提供的,用于抢拍的账号,必须是有购买记录和信誉的常用号码,新申请的、平时不常用的号码,由于信誉度低,卖家可能会关闭交易,导致无法成功抢拍。
抢拍商品,还需提供本人淘宝账号和密码,这让不少绑定了支付宝的买家感到担心。一名提供“代秒”服务的卖家打了保票,让记者“放心”,并称“不会动账号里的任何信息,一旦抢拍成功后,立即退出账号”。此外,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其称,不少人的支付宝都安装了数字证书,“别人动不了你账户里面的钱”。
QQ群售卖抢拍软件 有用户账号被封
除了淘宝网等电商平台,在一些QQ群内,还有不少提供“代秒”和代抢购业务的卖家。
在QQ群查找中,输入关键词“代秒杀抢购”,众多以代为抢拍为业务的QQ群出现。其操作步骤,与在淘宝购买这一服务类似。除此之外,一些QQ群的群主,还直接售卖用于抢拍商品的“专业软件”。
一名群主提供的“专业软件”截图显示,这一名为“秒快软件”的抢拍工具,使用者需填写包括配送地址、配送方式、付款方式、下单模式和优先端口在内的参数信息,并提前设置好抢购次数、抢单时间和刷新间隔等,其中,单次秒杀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以毫秒计算。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这样一款软件,售价在每个月40元,季度价100元,包年的使用费则是300元。
一名购买过上述抢拍软件的网友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在网上搜索秒杀商品攻略时,看到这一软件的介绍,不过,虽然已经购买并使用两天,但是“一件商品也没有拍到”。对于这样的结果,出售抢拍软件的群主称,“这属于正常现象。”其解释称,“现在用软件的人太多了,虽然软件会出现抢拍失败的情况,但人工秒杀成功的几率,比用软件绑定多个账号同时秒杀成功的几率更低。”此外,多位购买过软件的网友表示,因为频繁参与秒杀,其用于抢购的账号被平台“封杀”。
■ 提示
“代秒”涉个人信息泄露 打击商家积极性
将个人账号和密码交给线上商家,这样的交易方式对于购买者是否暗藏风险?网络安全专家表示,目前网购账号都已实现实名制注册,而实名制账号本身是一种身份的代表,是个人身份的认证,将这一身份信息交由线上商家,包含较大风险。
网络安全专家李铁军告诉新京报记者,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信息泄露和诈骗现象也大量出现。把个人账号和密码交给陌生商家“代秒”、抢购,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其表示,即便如卖家所说,没有出现账号资金损失,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仍然值得重视。“现在有人专门收集个人信息,有目标地进行诈骗或发送诱导信息”,李铁军称,买家的购买记录、收货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泄露后,诈骗者就有可能掌握买家的个人喜好、购物习惯、消费水平、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亲朋好友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利用,存在的安全风险很大。
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昌松曾经表示,对于这类提供“代秒”服务的商家,由于法律没有相关禁止性规定,因此商家暂时没有法律风险。不过,刘昌松同时表示,通过第三方“代秒”有违交易公平,也会扰乱市场秩序。他表示,国家层面可能会因此出台新的限制性规定,届时,这一行为或将涉嫌违法。
一名电商平台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商家推出秒杀活动,本身是为商品积攒人气,付出了一定成本,但是用户购买“代秒”服务,或者直接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抢拍,使得商家无法达到活动所期待的转化率,进而打击商家积极性,最终受损失的依然是广大买家。
新京报记者 王煜 实习生 刘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