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拟退出首个海外钢厂全部股权,试生产10个月停产至今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来源:澎湃新闻
6年之前,首钢将 “走出去”战略率先实施在产能严重不足的马来西亚,联合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然而,这家被当时被称为首钢第一个在海外投资建厂的项目开工仅10个月后便长期处于停产状态。日前,首钢正式挂牌准备甩掉这一“包袱”。
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东方钢铁投资有限公司拟转让东钢集团公司(下称“东钢”)40%股权及8.34亿元债权,转让底价8.6亿元。信息中提到,东方钢铁投资有限公司母公司为首钢国际(新加坡)有限公司(Shougang International (Sinapore) PTE. LTD.)。
首钢官网显示,首钢国际为首钢旗下子公司,分属六大业务板块之一的国际业务。上述产权转让行为由首钢董事会会议决议于2017年6月29日通过。
首钢官网提到,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先后在香港收购4家上市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奥地利等国成立多家海外企业。目前,首钢在2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机构62家,境外总资产近10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也就是在“走出去”的背景之下,首钢与马来西亚公司协德控股有限公司(Hiap Teck Venture Berhad)合作,在马来西亚登嘉楼州甘马挽镇特鲁嘉隆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综合钢厂。最终在2011年正式签订马来西亚综合钢厂项目总承包合同,首钢作为该项目一期工程的项目总包方,收购东钢40%股权。
首钢官网曾发文称,东钢是首钢第一个在海外投资建厂项目,涉及到制氧、烧结、炼铁、炼钢到轧材等全流程,也是首钢承揽开发的首例综合性钢厂项目。
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信息显示,东钢项目原本预计分两期散步建设。一期一步建成年产70万吨板坯的钢铁厂,一期二步达到年产150万吨板坯的产能,二期工程独立建设一座年产150-200万吨钢材的综合性钢厂。
而目前已经完成的则主要为“一期一步工程”。 一期一步工程于2012年7月开始建设,该阶段产能为70万吨/年,东钢自2014年12月底建设完成进行试生产。但试生产仅维持了10个月,也就是从2015年10月起,东钢即进入停产状态。试生产期间产能利用率也非常低,10个月产量共计约3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披露信息还提到,由于东钢与总包方、总包方与分包方对于已建成工程中部分工程质量、尾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工程款项存在意见分歧,截至评估报告日工程尚没有竣工决算。由于没有竣工决算,东钢房产证均没有办理。
另外,尽管披露信息强调,东钢主要资产为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但实际上东钢已资不抵债。财务指标显示,2016年,东钢营业收入为零,净亏损2.365亿元,资产总计20.24亿元,总负债20.61亿元,所有者权益-3606.39万元。而截至2017年10月底,营业收入仍旧为零,净亏损790.26万元,资产总计10.88亿元,负债总计13.77亿元,所有者权益-2.887亿元。
不过,眼下这家企业仍在指望能“起死回生”。披露信息显示,根据东钢提供的《东钢一期二步工程初步规划》和董事会决议,东钢大股东协德公司(占股55%)对东钢复产建设提出初步规划。东钢管理层预计,2018年2月1日将复产,2018年的总产量预计为57.88万吨,2018年及以后的年产量将维持在66.5万吨。
至于首钢此番退出东钢全部股权,原因尚不清晰。但有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对外产能合作涉及问题比较复杂,但通常会存在投资收益分配、管理方面等方面的分歧,钢企走出去‘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很常见。”
当然,对于首钢而言,尽早处理类似东钢这样的“包袱”也并非坏事。2014年9月出台的《首钢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即明确了将首钢集团“逐步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一根扁担挑两头”、重点发展钢铁和城市综合服务商两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就意味着,钢铁产业早已非首钢唯一主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