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安徽“千年药都”从“看颜值”升级到“标准论”

时间:2018年03月21日 15:0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评论() 字号:TT
3月14日,夕阳下的丹寨县兴仁镇中药材种植基地。贵州省丹寨县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的“连锁种植模式”,依托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方式,推进中药材培育种植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发展贵州特色中药材培育和种植。截至目前,带动丹寨县114个村,124个合作社,近千名农民发展白芨、太子参、仙草等中药材种植,2017年,农户人均增收约5000元,现代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贵州省丹寨县农村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资料图 中药材种植。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安徽“千年药都”从“看颜值”升级到“标准论”

  中新社合肥3月21日电 题:安徽“千年药都”从“看颜值”升级到“标准论”

  中新社记者 吴兰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清代文学家刘开的这首诗写出安徽省亳州市自古以来中药材种植业的盛景。

  亳州市素有“千年药都”之称,是中国知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其中药材专业市场年度购销额近300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同类药材市场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目前,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6万亩,形成了近千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仅亳白芍种植就覆盖全市近30个乡镇。据介绍,白芍是常用大宗中药材,亳白芍产量约占中国白芍产量的85%。

  “在亳州,没有你买不到的中药材!”39岁的药材商刘艳是亳州当地人,自幼就看父母种植、买卖药材,很自然地做起了药材生意。

  她说:“来亳州买中药材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来这里买药材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刘艳的摊位很小,小到只能摆八个样品盒,但是她家每天能有一两吨的出货量。

  阳春三月,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新村的张万坤正在“国家亳白芍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从事田间管理的工作,此时的亳白芍才刚从地里冒出一点芽头。

  示范区由当地企业联手打造,是集亳白芍的繁育、栽培、采收、加工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目标辐射带动近万亩白芍基地进行规模化订单生产。通过示范生产亳白芍品种,总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得实惠。

  张万坤介绍,以前种五亩地亳白芍只知道有草就除,亩均收入不过四五千元。两年前,在示范区企业提供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及技术指导一条龙“标准化”的帮助下,如今每年种植亳白芍可获得4万元左右的收益,自己打工又可以获得三万元左右的收益。

  韩儒是一家种苗公司的董事长,他站在一小块板蓝根苗前介绍,这块苗是由2016年搭乘长征七号卫星的种子所培育的。以前农民传统种植的板蓝根亩产仅150公斤,但如今通过标准化种植,亩产可达250公斤到300公斤。

  据介绍,过去农民种植没有“标准”,只重产量产值,传统考量药材全凭“眼看手摸”的“颜值论”:个头大的、长得漂亮的就卖得好。现在所有制药企业都以“标准论”:一切靠科学数据说话,只有达到各项指定含量的药材才是好药材。含量够的与含量不够的药材,差价很大,这就倒逼农民学习按标准化的模式去种植中药材。

  据了解,亳州中药材,尤其是亳白芍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知名度,标准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企业不仅从种植源头就把好质量第一关,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生产期等标准都需严格执行。

  加工生产环节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认证标准做,例如原料入库检测、生产过程中巡检……每个环节都合格才能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从普通种植农户、种子种苗公司到中药材饮片名企,“千年药都”的中药材市场已从传统的“颜值控”逐渐升级到现代“标准论”。(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