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新疆定居牧民的“脱贫账单”
中新社新疆和静2月11日电 题:新疆定居牧民的“脱贫账单”
作者 耿丹丹 李伶
一大早,蒙古族小伙巴音达来一家人就在为迎接春节而忙碌着:妻子苏布生岱吉提将客厅的茶几擦得铮亮,摆上了杏干、葡萄干和奶疙瘩等特色食物;母亲才吾盖在厨房烧好了一壶香气四溢的奶茶……一家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今年即将到来的春节,对巴音达来一家人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这是一家人搬进新家——新疆和静县和谐新村小区的第一个“年”。
走进巴音达来家,屋内刚刚装修不久,沙发、冰箱、抽油烟机等一应俱全。“新房子是去年10月交的钥匙,儿子和媳妇负责装修,我们老两口没操啥心,今年一家人可以在新家过个团圆年。”才吾盖说道。
巴音达来一家是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巴西里格村的牧民,巴西里格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由于全村仅靠放牧为生,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1户。
巴音达来告诉记者,家里原本有300多只羊,后来一场雪灾后,冻死了上百只,父母身体也不太好,看病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也正因如此,巴音达来一家成了贫困户。
为了让当地牧民脱贫,2016年,依托位于巴音布鲁克景区的优势,巴西里格村以畜牧养殖和旅游为重点,成立了8个牧民专业合作社,并将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纳入其中。
巴西里格村党支部书记甫·迪来介绍,当地贫困户可以用自家的草场、牲畜和蒙古包等入股合作社,年底参与分红。“同时,我们还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降低了牲畜的死亡率,牧民将牲畜放到合作社托管后,还可以通过打工再赚取一份收入。”甫·迪来说道。
“村里合作社成立后,我们自家的蒙古包入股了牧家乐旅游合作社,上千亩草场入股了养殖合作社。”巴音达来说,他又到牧家乐旅游合作社当起了厨师,每个月收入稳定。
说到这里,巴音达来拿出一本记事本,上面记录着一家人脱贫致富的“账单”。
“7月至9月,打工收入1万元(人民币,下同);9月18日,村里发放合作社分红,旅游合作社发了6000元,养殖合作社发了3850元;10月15日,卖了50只羊,收入2万元……”巴音达来说,2017年,家里人均纯收入有7000元,“终于‘脱贫’了”。
如今,村子里的牧民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全村贫困户均实现了脱贫。不仅如此,2017年,巴音布鲁克镇一共有160余户贫困户享受到了游牧民定居项目,搬进了县城的新楼房。除了这些,免费的学前教育和方便的就医环境,让牧民们纷纷感叹日子越来越好。“把这些都记在本子上,可不能忘了。”巴音达来说。
为了巩固脱贫成效,这两天,巴音布鲁克镇还进行了烹饪技能培训,苏布生岱吉就是学员之一。
关于新春愿望,苏布生岱吉提也有自己的打算:“我想自己开一家农家乐,只要踏实干,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