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前在总行资管部,现在的工作忙碌很多。”刘迪(化名)在多年前通过校招进入某国有银行总行资管部,而在该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便被分配到了子公司工作,主要参与理财产品的研发。
刘迪称,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他们主要忙着承接一些母行特色的业务和产品,也忙着抓紧研发净值型产品。
2019年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诞生元年,这颗灵珠,将见风而长成什么模样,备受各方期待。
这一年,多家理财子公司相继开业运营、上架新产品。这不仅让资管行业迎来洗牌,也影响了许多业内的机构从业人员。他们之中,有的离开总行转战理财子公司;有的面临职业生涯是否要重新起航的抉择;有的则已与理财子公司开启了新一轮的竞争或合作。
筹建:
调结构,未雨绸缪
33家
截至12月20日,已有33家银行公告拟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16家获批筹建。涉及理财产品总规模接近20万亿元,占行业理财规模近90%。
如果说去年底,“理财子公司”还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新鲜名词;那么,经过2019年之后,它已然成了资管行业无人不知的“新星”。
早在去年10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披露之时,就已有招商银行(600036,诊股)(港股03968)、华夏银行(600015,诊股)、北京银行(601169,诊股)、宁波银行(002142,诊股)、交通银行(601328,诊股)(港股03328)、光大银行(601818,诊股)、平安银行(000001,诊股)、南京银行(601009,诊股)、民生银行(600016,诊股)(港股01988)、广发银行、兴业银行(601166,诊股)、浦发银行(600000,诊股)、杭州银行(600926,诊股)、徽商银行(港股03698)共14家银行先后宣布拟筹建理财子公司。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早前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相继颁布,部分拟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早已在内部机构调整、老产品改造、投研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始准备。毕竟,早点起步,转型的时间也就越充足。
某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张明(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该行内部机构在2018年底时早就按照子公司的模式调整完毕,子公司申请也已提交监管审批。“当时正积极争取能够成为最早通过审批的那一批理财子公司”。
去年12月份,市场期待已久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出炉。
“资管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几年前就完成了,理财子公司征求意见稿出来后,我们就在积极准备反馈意见。”某国有大型银行人士赵杰(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后,我们就按照要求提出了筹建申请。
赵杰称,该行的理财子公司在原来事业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与此同时,基于理财子公司可开展理财产品发行、理财顾问、咨询服务等业务,赵杰所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还适当增配了相关的业务经营和管理部门。
业内人士指出,单独设立理财子公司会从资本、法人等方面与银行母行进行隔离。不过,成为独立的子公司,除了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理财子公司和母行的关系如何定位,如何从母行剥离独立经营理财业务仍面临一些实际抉择。
据记者此前了解,对于母行与理财子公司的定位,各大银行理财子公司将采用的模式并不相同。有些银行表示将保留总行的资管部门,还有银行表示将总行资管部门的部分职能委托给未来的理财子公司。
例如,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理财子公司以独立管理、风险隔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设立,但隔离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招行母体。
工行副行长谭炯此前表示,工行在理财子公司成立后,总行层面的资产管理部门仍将保留,未来将发挥“1+1>2”的功能,总行资管部主要发挥统筹大资管战略作用。
成立:揽人才,充实队伍
9家
截至12月20日,已有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分别是国有六大行以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城商行系暂未亮相。
随着时间推移,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登场。
6月3日,建信理财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开业仪式暨新产品发布会。自此,国内首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运营。
与此同时,内部现有资管业务的转型、产品端的过渡以及对投研人才的补充并没有停止。多家银行已加速向净值化转型,新老产品的过渡也正在稳步进行。
“货币类的老产品改造较为简单,对于不符合新规的产品逐步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新产品从封闭类长久期的产品开始尝试发行,会逐渐试着引入全天候策略产品。”张明告诉记者。
多年前通过校招进入某国有银行总行资管部的刘迪,在该行的理财子公司成立后,便被分配到子公司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理财产品的研发。
谈及从总行资管部到理财子公司的不同,刘迪坦言,比原先忙碌许多。“理财子公司成立后,我们和母行的关系有了点变化,整体上的工作也较原来更复杂。目前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我们主要需要承接一些母行特色的业务和产品,同时抓紧研发净值型产品。”
融360|简普科技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在业务融合方面,监管层的指示很明显,银行资管部门负责“清旧”,理财子公司负责“立新”,两者不得混同,确保理财子公司“洁净起步、轻装上阵”,杜绝“带病上岗”。
具体来看,资管部门主要负责消化存量,尤其是大量长期的非标资产,到期的非标投资要逐渐退出,未到期的非标投资要继续发行新产品衔接;理财子公司只能发行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并且承接由母行迁移过来的理财产品,银行不得将不合规存量资产交由理财子公司处置。
除了产品的加速转型,还有人才配置上的缺口需要填补。据记者了解,理财子公司对于人才的标准要求很高。据刘迪透露,他所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未进行公开的社会招聘,周围的同事除了原本通过校招进来的应届生,或从母行过来的老员工,就是猎头专门挖来的。
在《管理办法》中,最受业界关注的一条莫过于“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由于这一条规定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早已出现,因此在意见稿发布后,部分银行已经开始招聘相关人才,积极进行投研团队的建设。
在某基金公司任职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曾有理财子公司的人向他抛来橄榄枝,在经过综合考虑后还是拒绝了。
“资管行业核心资产是人才。没有团队,没有研究平台,很难吸引到业内专业的投资经理。银行理财子公司具有资金端和客户资源的优势,但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刚开始肯定是之前资管部的人去,何况还需要跳出熟悉的体制范围到并不熟悉的体制内去,还是需要长期观望一下。”该基金公司人士称。
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则向记者表示,基金公司人才跳槽到理财子公司的现象的确存在,同时也可以理解。“市场上人才是双向流动,不是坏事”。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2019)》指出,与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法定流程相比,已开业理财子公司从筹备获批到开业获批仅需3至7个月;到2020年底,理财子公司的数量或较今年翻番,以国有、股份行以及头部城商行为主。
发展:玩委外,精挑细选
1只
截至11月末,理财子公司固收类产品130只,占比71.82%;混合类产品50只,占比27.62%;权益类产品仅1只,占比0.55%。
对于理财子公司的发展空间,某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发展空间很大,但比肩公募基金还需要时间,这个时间现在还不好说。
“理财子公司前期可以做MOM(管理人中的管理人),逐步培养自己的权益投资团队。最主要劣势在于权益投资这块。”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2019)》,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体系上,一是仍以固收产品为主体,重视长期稳健的收益;二是权益类投资方面,早期主要以FOF、MOM和私募股权模式开展,占比较低;三是顺应指数投资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逐步优化量化策略。指数型产品对投研团队的投研能力以及主动管理能力要求较低,指数型产品成为了银行的切入点。
银华基金副总经理苏薪茗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发布很多净值型产品,在这方面与基金公司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他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合作仍然大于竞争。
“合作空间是很大的,最近已经陆续有合作。”苏薪茗表示,“即使银行成立了理财子公司,但在权益类方面还需要三五年持续的投研投入,而基金公司已经积累了10至20年,基金公司的交易团队分得很细,有很好的信用评级体系,有多年经验的基金经理,可以帮助理财子公司精耕细作。另外,在工具类和被动指数类产品方面,这也属于银行理财可以配置的。所以在这些方面都有合作的空间,我们看到的是合作大于竞争。”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理财子公司处于存续及在售状态的产品数量共181只,其中固收类产品130只,占比71.82%;混合类产品50只,占比27.62%;权益类产品1只,占比0.55%。暂时没有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不过混合类产品中都配置了少量的权益类资产或金融衍生品类资产。
此外,关于“理财子公司开展委外业务,委托基金公司操作”这样的合作模式,上述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坦言:“原来的模式和产品没有那么多,所以现在理财子公司的人手是不够的,委托市场上一部分优秀的基金公司的路子是可行的。”
该高管进一步指出,委外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可能存在一些全面的委外,很多都是良莠不齐。而今年以来,通过我们接触到的情况看到,很多理财子公司都是在精挑细选。委外不再是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其实是需要对基金公司有多年的业绩跟踪,持续的尽调,再精挑细选几家核心的合作伙伴来做”。
规范:设门槛,有序壮大
5亿
两条红线划定:一是净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且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二是净资本不得低于风险资本的100%。
在理财子公司逐步建立的同时,监管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中。
12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自2020年3月1日起实施。
刘银平指出,净资本管理办法划下两条红线:一是净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且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二是净资本不得低于风险资本的100%。
“净资本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理财子公司的设立门槛,5亿元净资本对当前已获批成立的理财子公司来说压力不大,但对广大中小银行来说,未来想要设立理财子公司,在净资本方面面临一定压力。”刘银平称。
近日,还有传闻称,资管新规过渡期或将延长。12月20日,据相关媒体称,银保监会在近期重点工作通报会上透露,银保监会始终要求银行严格落实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规定,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对于存量业务的处置,严格制定整改计划,按照进度扎实有序推进,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是否对相关政策进行小幅适度调整。
根据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因此,银行须在过渡期内压降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同时发行新的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以做好新老产品的衔接过渡。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消化存量资产确实有时间上的压力,需用时间换空间。但即便延期,延期的空间也较有限。
记者注意到,根据部分银行半年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中信银行(601998,诊股)(港股00998)、浦发银行、农业银行(601288,诊股)(港股01288)等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占比均超过35%。
刘银平指出,虽然今年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取得较大进展,但净值型产品规模仍偏低,截至今年末,预计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可达50%左右。根据资管新规,银行要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全部理财产品的转型工作,明年银行的转型任务将非常艰巨。
12月6日,中国结算修订了《特殊机构及产品证券账户业务指南》,银行理财子公司可参考商业银行开立证券账户,并开立相关理财产品证券账户。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从长期看可以吸引千亿以上量级资金进场,对资本市场构成长期利好,但短期鉴于银行理财子还是以大类资产配置为主,影响不大。
对于未来理财子公司的监管方向,该人士认为,主要还是规范投资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但银行在风控方面历来比较谨慎,潜在风险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