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财经 > 财经评论>正文

平均收益重回“4 时代”结构性存款真是理财神器?

时间:2019年12月14日 11:30:00    来源:金融投资报    浏览次数:46    评论() 字号:TT

  在银行保本理财逐渐落幕的同时,近期,作为曾经的接棒“理财神器”,结构性存款因收益较高,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在经历了强监管后,结构性存款平均收益率上限为何仍处在较高水平?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选择结构性存款,又该需要留意哪些问题?

  实际到期收益率恐难上涨

  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今年下半年以来,各类存款产品利率出现下行。但近期,结构性存款却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7-9月,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上限分别为3.93%、3.99%、3.91%,整体较为平稳;而在10月,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收益上限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达4.16%,回归“4时代”。随后的11月,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23%,环比再度上升7个百分点。

  这样的收益表现,不仅在存款产品中居前,亦超过了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以11月为例,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4%,创2016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

  总体来看,自10月初以来,结构性存款平均收益率上限呈现出上升趋势。以最近四周为例,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分别为4.49%、4.46%、4.47%、4.38%,虽然有所变动,但整体保持高位。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并不能因此确定是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上涨、银行揽储成本上升。“根据10月18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结构性存款市场受到强监管,重点在于打击银行发行假结构性存款行为。监管部门给了银行12个月过渡期,过渡期内银行仍然可以发行原有的结构性存款,但要逐渐压缩规模。”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假结构性存款发行比例逐渐下降,结构性存款的平均收益率上限很有可能会上升,但在贷款利率不断下降、银行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的实际到期收益率恐难上涨。

  达到收益率上限比例将下降

  针对结构性存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今年以来,严监管信号频频释放。根据《通知》要求,发行结构性存款的银行应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具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等。

  不过,假结构性存款短期内被认为或难彻底得到整治。刘银平指出,结构性存款的收益规则都在产品说明书中,收益设计比较复杂,很难一一检测,这就给“打假”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银行方面存在高息揽储的需求,所以假结构性存款的发行比例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下降,但彻底退出市场仍有很大难度。

  就在11月,同时披露预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存款中,到期收益率与预期最高收益率一致的产品占比为88.03%,环比10月上升9.68个百分点。近九成结构性存款都拿到了预期最高收益率。刘银平认为,由此可以看出,假结构性存款占比依然较高。

  但强监管之下,假结构性存款亦将受到约束。受此影响,“部分银行将被迫调整产品的收益结构,今后能达到收益率上限的结构性存款比例将会下降。此外,由于真结构性存款的比例逐渐提升,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将会有所下降。”刘银平指出。特别提醒

  绝大部分保本不保息

  需要留意的是,“如果是对标过去的保本理财,真结构性存款的特点是不能确保拿到收益率上限,但如果对标定期存款,即使结构性存款拿到收益率下限,仍然要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刘银平认为,如果银行在产品收益方面有所创新,提升投资能力,提高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率下限,对投资者则仍有一定吸引力。

  那么,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如果选择结构性存款,需要留意哪些问题?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明珠建议,投资者在选择结构性存款产品时,首先要选择具有衍生品交易资格和衍生品交易投资管理经验相对丰富的大中型银行;其次不要只被收益率吸引,要尽可能明晰产品交易规则和底层资产配置情况,在自身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理性投资。

  “结构性存款跟其他存款不同,绝大部分保本不保息,外资银行发行的部分结构性存款只能部分保本,所以投资者购买结构性存款并非稳赚不赔,是存在一定的本金和收益风险的。”刘银平则指出,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存款之前,需要仔细查看产品说明书中的收益规则,了解产品挂钩的资产标的、达到不同收益率的触发条件等信息,如果看不懂最好不要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