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国内要闻>正文

袁德生:科普教育无坦途 困难像弹簧 你强它就弱

时间:2023年09月12日 11:40: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5    评论() 字号:TT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科研创新的路上,是您在唤醒我前行……”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级袁德生机电工作室的袁德生老师像每个教师节一样收到数不清的感谢和祝福。教师节恰逢周六,他的日程安排是上午10:30--13:10;下午16:00—18:40,在伊犁州环城北路社区袁德生科普工作室给青少年们上科学实践课。

   

  这样的科普义务教育课,袁德生已经坚持很多年。他退休前是新疆伊犁技师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高级技师,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智库理事,1999年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教育专家,中国机电教学名师,中国机电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一路走来,在您的坚持中,遇到困难时,如何为自己打气解决难题?”9月9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袁德生老师,“做成科普事业,哪有不遇到困难的。我认同并坚守这样的理念,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袁德生老师的话语铿锵有力。

    老骥伏枥 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光

  近日在以“汇聚丝路英才智慧 点亮‘一带一路’未来”为主题的新疆科技工作者助力“一带一路”发展科学文化传播媒体行活动中,这位平凡的退休教师闪耀着不平凡之光。 

   

  “这才是耕耘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给这位老师点赞,这件事能影响孩子一辈子,也会一生铭记!”8月底,袁德生老师带领38名伊犁学生,乘坐硬座火车长达数十个小时周转赴沈阳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的视频,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对袁德生表达敬意。

  “这次比赛,我们伊犁州的娃娃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多名学生同台竞技,相信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是一次扩宽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袁德生相信,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希望学生们能够走出舒适区,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由于时值暑期、旅游旺季,一票难求,从大西北到大东北的共计62个小时火车硬座,令众人打怵。   

  “非去不可!”面对困难,袁德生老师一贯的态度是,做事哪有不难的,迎难而上,干就是了!   

  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张杰凯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学习物理知识,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科学家。不过,袁教师说,要想当科学家不是容易的,要有克服困难的能力……” 克服困难的能力,在于日常的磨砺。袁德生为孩子们立下目标:“参加大赛;写论文;出专利;最终要获得诺贝尔奖!”袁德生笃定地说。

  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艰难。袁德生举例说,2021年,第八届全国创客大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

  “那时,更很难啊!疫情还很严重,领导们说,万一出啥岔子,那不是一般的影响。家里人劝我,你自己可以不怕,但一旦出了问题,娃娃们怎么办,家长们怎么办?开始也犹豫,但最后,孤注一掷,必须去!”袁德生说,去了,我们就实现了目标。荣获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5名研究生教师荣获优秀辅导员奖,15名参与的青少年学生获奖。

   愚公移山精神 志在冲顶诺贝尔奖   

  年近7旬却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为什么整日奔波在科研专业领域教学一线?  “我想让娃娃少走弯路,成为激发出他们探究科学热情的引路人。种下科研的种子,有一天,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袁德生回答。  

  袁德生介绍,上小学时,自己因缺乏“引路人”而走过不少“弯路”。此后为圆幼时梦想,袁德生几乎把毕生精力与热情都投注在了学科教学、研究和创新工作中。   

  高中毕业就入党的袁德生,从高中教师到后来突破多项技术难题,再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袁德生与他的学生一起成长。

  “那个时代,我没能上大学,但我没有放弃求学,后来,跟我教的学生一起考上了当时的大专学校。你说,这难不难?!再难,也得上!我的这种精神,也不断潜移默化传承给了我的学生们…….”袁德生老师的话掷地有声。

  凭着坚韧的毅力,袁德生创造的“巧妙测量空气密度的方法”“平抛轨迹实验”等三种物理实验仪器在国际物理教师学术会上被推广。其中,2002年新出版的中学物理教材中正式使用袁德生设计的平抛物体实验新仪器。他还获得了包括“水塔全自动控制器”在内的两项国家专利,获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12项。此外,他在中国科技核心刊物公开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

  在袁德生名师带动影响下,一代代青少年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今年已经读高二的马博阳已经跟着袁德生学习了6年,参加过很多科技创新大赛,拿过很多奖项。“以前觉得诺贝尔奖离我们很远,袁老师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我们只要有目标,冲顶诺贝尔奖并不遥远……”

   推广教育模式 为青少年梦想插上科技翅膀   

  “我是成功者,也认为成功者终身带弟子,弟子才有可能成功。这是一种教育模式,应该复制推广。”袁德生说:“国家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希望在青少年身上,把孩子们教育好,带他们走上科学探究、科技创新之路,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据介绍,2019年国家级袁德生机电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后,袁德生依托大师工作室建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引导青少年从小学科学爱科学,激发其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目前,在伊犁州形成了辐射效应,其下设的伊犁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编辑部,不但为全州提供了一个技术传播探讨的平台,也实现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部队、学校与行政部门间的技术交流。在工作室的带动下,成立了自治区级优秀机电教学团队。

  袁德生老师告诉记者,下一步希望将他创新研究的《成功者终身带弟子教育模式》课题能够推广开来,培养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尽管这很难,但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据介绍,该课题研究核心要义是:要想培养科学的苍天大树,首先由成功者对幼儿园6岁的小孩进行科学引领教育,然后由成功者带领中小学学生和大学学生,用定理和规律设计制造创新产品,再指点他们撰写科技论文,升华科学理论与技术,总结出绝活和要点。随后,参加大赛,发表科技论文,申报专利,终身为获取诺贝尔奖而奋斗!做法既学习科技理论,又设计制造科技产品。该教育模式的实质是:设计与制造产品、撰写与升华理论。

  “总而言之,带学生的目标很明确:要参加比赛,让学生增长见识,提高本领也认识不足;要撰写发表科技论文,把思想和技术传播出去;要申报专利;要做有实用价值的创新,造福人类。”袁德生说,“冲顶诺贝尔奖是我和学生们的长期目标,我们虽地处边远,但也有大梦想,我在努力、学生在努力、学生的学生也一样,一代接一代做下去,一定能出诺贝尔奖。”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难!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袁德生和他的学生们,未来可期。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兰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