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国内要闻>正文

锚定粮食安全 阜新奋进前行

时间:2023年09月23日 08:20:03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浏览次数:5    评论() 字号:TT

  辽宁省阜新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种植区,借助自然资源优势,阜新市生产的粮食品质较高,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面对传统粮食生产方式中劳动力短缺、效益较低且抵御干旱等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阜新市立足本地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推广适宜品种和先进技术,实施规模化、智能化管理等方法,探索出一条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路径。

  当下,随着金秋时节的到来,辽宁省阜新市农业科技示范区的玉米,因为采用了新技术,秸秆壮实挺拔、穗棒籽粒饱满,有了丰产的长势。这预示着,2023年阜新市探索玉米种植的新模式成功在望。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阜新市作为辽宁省农业大市,切实扛牢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实抓细粮食稳产增产,202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9.3万亩,较2022年552.77万亩增加6.53万亩,预计粮食产量有望达到55亿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阜新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种植区,借助资源条件,粮食品质较高,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但也存在着发展瓶颈。例如,缺乏劳动力;浇水施肥仅凭经验,难以精准掌握施肥的量和时间,未能契合农作物的需要;传统种植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低等。

  如何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如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提档升级?阜新市结合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通过高位推动、综合施策,引进技术、扩大种植规模,发展数字化农业,正在开创一条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路径。

  精准施策

  探索增产增效新模式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今年,按照上级有关要求,阜新市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践行东北“五大安全”战略的政治任务来抓,坚决贯彻落实粮食“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的要求。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食产能,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全面发力,党政部门逐级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建立任务分解和落实工作台账,将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到户。

  今年,阜新市频频召开有关会议,1月2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阜新召开全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启动暨重大项目和营商环境建设推进大会,强调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2月19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一号文件和辽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阜新市贯彻落实意见;2月26日,阜新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将落实粮食种植面积作为今年提升粮食产能的首要任务,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主动认领任务……在春耕、夏管、秋收关键时间节点,阜新市委书记胡涛、市长周鹏举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察看粮食长势,抢抓农时、不误农事,督导各项农艺措施落实到位。

  阜新市坚持省、市两级农业农村部门上下联动,全力以赴争取项目载体。2023年,在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的帮助下,经过阜新市农业农村局的积极争取,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获批农业农村部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重点县,辽宁省仅有10个玉米名额、2个大豆名额;彰武县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成为全国19个、辽宁省2个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县之一。这一项目是国家实施新一轮增加千亿斤粮食产能的重要载体。此外,阜新县和彰武县分获花生和玉米全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以建设攻关试验区、核心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为主要方式,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建设26万亩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

  阜新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综合施策抓好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超过552万亩,超额完成辽宁省定春播任务;以“辽疆合作 打造万亩吨粮田”为主题,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集中连片、旱涝保收有效灌溉面积230万亩;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均超额完成省定年度任务的120%,实施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三名,全市实施面积达228.72万亩;持续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1.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成立春耕生产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服务组,邀请国家和省农业专家到阜进行指导与培训,宣传推广适宜阜新地区的粮油、经济作物新品种,保证主要粮食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为了做好稳粮稳产工作,阜新市严格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了相关措施,解决农民在粮食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农民种粮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进技术

  促进粮食单产提升

  “将常规种植的亩播种量3500株至4000株,增加到目前亩播种量5500株至6500株;利用先进的压力灌溉系统,将肥液与灌溉水按需配比,通过管道和滴头精准、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同时借助控制技术,实现水肥一体灌溉,省时省力又高效高产。”8月28日,在阜新县王府镇河东村的辽宁天阜生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马思远讲解了这一新技术的原理。

  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就是玉米种植亩株数增加,既可精确浇水施肥,又可以灵活、准确地定时定量控制灌溉,节水节肥又省力。全系统运行后可节省用水量45%至55%,节省用肥量30%至50%,增产30%,节省劳动力90%。

  “引进技术,以项目促进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是阜新市今年提高粮食单产,实现稳产增产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阜新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赵志坚说。

  今年,彰武县“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通过农田供水系统和滴灌水肥精准施用,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为支撑,带动玉米产量均衡提升,最终完成面积20.6万亩,涉及22个乡镇及6家企业。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全县耕地面积270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80万亩,是辽宁省玉米的主产区。但多年来,彰武县玉米单产徘徊在1000斤左右,玉米产量不稳、不高。

  彰武县“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任务20万亩,现已超出任务6000亩,就目前玉米田间长势来看,实现“亩均减少化肥用量3至5公斤、节水150立方米、亩产提升150公斤”的目标基本没有问题,计划平均单产水平提高15%以上,亩均增效300元以上,辐射带动全县玉米面积达到50万亩。

  阜新县实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25万亩,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12万亩、玉米大豆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其中,辽宁天阜公司3000亩密植玉米示范基地、通达农机专业合作社1000亩玉米节水滴灌种植示范基地,玉米长势喜人;玉米大豆带状试验示范区2个,位于王府镇河东村和大固本镇公关村各200亩;大豆清种示范基地长势良好,有望亩产达到550斤;彰武县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攻关区、核心区和辐射带动区近20万亩;同时,阜新县和彰武县开展了以三代棉铃虫为主的病虫害统防统治共计30万亩;实施“一喷多促”近350万亩,主要以叶面肥、植物正常调节剂为主,促进粮食作物后期生长,促进单产提升。

  规模种植

  加强农业现代化管理

  为解决传统农业方式低下、土地碎片化、农村青壮劳力缺乏等问题,阜新市结合互换并地,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注重规模化管理,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阜新市以“行政+科技+主体(或种植大户)”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要模式。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靠各级科技力量,在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大户的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操作流程,高质量地进行规模化管理。

  辽宁天阜公司王府项目区农业项目近3年的工作总结显示:公司在阜新县王府镇流转的土地面积逐年扩大,分别为2021年1732.3亩、2022年1982.94亩、2023年5300亩。阜新市通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年扩大土地流转面积,推广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现代化管理。“三年里,我们一直利用从新疆天业集团引进的先进农艺种植技术,进行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管理。”辽宁天阜公司董事长麻玉国介绍。

  2021年,辽宁天阜公司在王府镇流转的土地,全程采用大型机械化旋耕、播种,使用无人机施肥、打药,运用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水分、养分直接提供给作物的比例,既节水节肥、减少人工成本,又能确保产量增加、品质改善。

  2022年,辽宁天阜公司在阜新县王府镇流转的土地,全部托管给阜新县嘉禾美来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行规模化管理,由辽宁省农科院全程指导,使用“浅埋滴灌技术+自动化控制”灌溉,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式种植,再加上规模化管理,为当地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不降低玉米总产量的基础上,提高了大豆的生产总量,增加了亩产收益。

  2023年,辽宁天阜公司以土地流转示范性种植推广为契机,引进新疆天业集团的种植技术,在田、土、水等方面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在示范基地规模化管理中,采取统一化控技术、统一滴水出苗和导航播种技术、统一无人机统防统治技术、精准肥水运筹,解决了高密度种植的弊端和问题。

  目前,阜新市根据各乡镇农田基础设施现状、地势、土壤肥力、地理位置等因素,在已建或新建高标准农田或具备基本灌溉条件的农田上实施项目建设。在彰武县柳河区域、绕阳河流域、养息牧河流域及北部风沙区这“三河一区”的区域创建了“五田”,即精品展示田(县级领导指挥田)0.38万亩、高标准示范田(局领导指挥田)1万亩、乡镇指挥田(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指挥田)2.124万亩、农技推广田16.476万亩、对比试验田0.62万亩。经过“五田”建设,将单产提升工程打造成为集成果展示、技术推广、现场观摩培训于一体的引领粮食生产的样板典型。

  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现代化管理,为阜新地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数字农业

  引领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数字化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改善生产环境和生产效益。例如,使用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种植、喷洒、收割等作业,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数字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和监测农业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益和品质。

  8月28日,彰武县冯家镇林家村宏泰农牧有限公司示范基地的技术人员介绍,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监测设备,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可以监测到土壤类型和作物的需求,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防治等,还可以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同时,技术人员离开监测设备,这一监测调控功能还可以在手机上实现。

  不仅如此,在农作物高密度种植中利用数字化设备实时监测,采用统一管理,还有助于解决玉米生长期可能出现的倒伏、空秆、抗逆性弱、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中,数字技术是关键技术。彰武县购进了5套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利用物联网进行实时远程操控和监测,达到精准作业、精准控制,实现了彰武大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彰武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猛说。

  “辽宁天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式种植技术的成功示范,从选种、种植、滴灌施肥、防虫等等,全程进行了机械化、智能化管理。”马思远介绍,比如,玉米缩距增密、扩间增光;精量播种,滴灌节水;封定结合、绿色防控。

  “接下来,阜新市要抓好防汛抗旱、病虫害防控以及秋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农作物适时收获、颗粒归仓,粮食产量实现连增。”阜新市分管农业副市长陈磊说,“今后,阜新将继续秉承‘绿色、高效、为农服务’理念,围绕‘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总体发展目标,通过新模式、新技术为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担当重任,对节约水资源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王官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