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讯(记者 徐瑞哲)上海独居老人超过3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看病难”,需要陪诊,那么谁来陪呢?昨天,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首次联合开展“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公益性培训,为申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日渐突出的助医需求提供人才队伍支撑。
2022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本市独居老年人数为30.06万,其中孤老人数为2.24万。今年4月,市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上海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区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安全、精神慰藉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帮助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困难。
其中,就医陪诊服务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很多独居老人居家养老的痛点和难点。对此,上海部分街道也在进行探索。有的街道推出包含“助医”服务的居家颐养计划;有的街道提供居家养老菜单式服务,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将陪诊服务纳入其中,供老人选择。
不过,这样的陪诊服务令志愿者有点忙得不可开交。“我们辖区内独居老人近两千人,有相应志愿者进行关爱,每位志愿者每天需要上门探访30到40位老人,部分老人确实有就医陪诊的需要,但社区志愿者在工作时间和专业技能上都很难满足需求。”杨浦区四平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张蓉蓉介绍。
直面老人陪诊需求,补上专业人才队伍短板,首届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启动。首期培训面向本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护理站及相关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工作人员。
据悉,为期4日的课程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涵盖陪诊服务专业流程、医疗就诊流程及注意事项、老年人心理护理及陪诊沟通、陪诊服务规范与法律责任等。这项培训将分批次进行,今年计划培训500人左右,实现本市16个区全覆盖。
目前,市面上一些营利性机构以“陪诊”为名,行“推销”之实,在陪老人看病的同时,借由这一渠道开展“周边产品”经营活动,将“陪诊”作为介导老人消费保健品及保健服务的入口端,损害了老年病患健康与利益。培养陪诊师“正规军”,也在一定意义上起到规范陪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