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威海市总成立工匠学院联盟,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题)
31家工匠学院变“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主题)
(杨明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嫱 通讯员夏丽萍)近日,山东威海工匠学院联盟成立,该市31家工匠学院统一入盟。联盟未来将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联合效应,统筹各工匠学院特长、优点,有针对性开展优势产业链培训及产业链、行业技能竞赛等工作,更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威海立足产业特色,集聚企业、院校等各类资源,建成31家模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工匠学院。这些工匠学院既涉及手造非遗、车钳刨铣焊及护理、家政等传统行业,也有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行业,每年有3万多名职工借助工匠学院的平台实现技能提升,190多项创新创效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在威海市总工会指导下,各工匠学院凭借自身的经验做法辐射带动所在行业和周边企业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润工业公司曲轴智能制造班组在该公司工匠学院的培育带动下持续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如今全线智能化率达到96.77%,班组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性达到380万元/人,达到同行业较高水平。该工匠学院还与文登技师学院等合作,制定“一人一策”技能提升方案,近3年投入400多万元,开发了70余项课程,培训职工3000多人。
“每个工匠学院都各有优势专业方向,但学院之间沟通交流少,没有形成促进人才培养、职工技能提升的集聚效应。”威海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工匠学院联盟的成立,将以威海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整合31个工匠学院资源,突破区域、行业壁垒,在全市开展技能培训、劳动竞赛、创新创效等工作,建立起服务职工技能提升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工匠培育体系。
威海职业学院是威海工匠学院联盟第一届会长单位。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英春表示,将充分发挥学院的设备优势、培训优势、师资优势、平台优势,坚持以实用技术为主、产学研结合,利用搭建起的20多个科研平台与企业进行应用型科研课题开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威海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威海工匠学院联盟为主要载体,结合企业需求,以纺织服装、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威海8个优势产业链为主要培训方向,开展10期专题工匠人才培训,以提升劳模工匠、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为核心,把工匠学院建设成一线职工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劳模工匠攻关基地、创新成果交流基地,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