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国内要闻>正文

用匠心、致创新让劳动的“创新之火”燎原之江大地——浙江大力开展职工创新工作综述

时间:2024年10月17日 12:55:02    来源:中工网    浏览次数:5    评论() 字号:TT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浙江用匠心、致创新,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科创人才潜能,坚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为职工扎根一线、立足岗位创新搭建了各式各样的载体和平台,持续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

浙江省首届职工创新交流活动今天在杭州开幕。浙江工人日报记者邹伟锋 摄

干在实处,以产改为核心促进职工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深切关怀,鼓舞着广大职工建功新时代。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产业工人不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要想让广大职工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必须以深化产改为核心,充分发挥企业在职工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浙江职工历来有重视创新、参与创新、投身创新的优良传统。”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吕志良介绍,近年来,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产改,广泛开展“四技”、“五小”和“两比”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3年,全省合理化建议数量从23.3万个增长到40.4万个,职工技术革新项目从1.5万个增长到2.2万个,职工发明创造项目从8518个增长到1.1万个,推广先进操作法项目从4355个增长到6372个,有力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线职工最贴近生产实践,能及时发现生产环节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并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大国工匠、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罗明浩表示,自己就是从一名机械维修工开始干起,通过一步步探索创新,如今他的发明专利已挂满企业专利墙。据了解,作为全省唯一“职工创新创效试点市”,宁波的产业发展与职工创新息息相关——去年5.5万件有效发明专利和超800亿元技术交易额的亮眼数据背后,离不开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的努力和奉献。

干在实处,“干”字当头,“实”字为要。近年来,浙江通过完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开展学历技能提升行动、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等实打实举措全面推动产改向纵深挺进,让产业工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让广大职工敢创新、肯创新、有奔头。

走在前列,以职工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

20多年前,在面临成长和发展的难题时,浙江系统提出了“八八战略”,其中蕴含的“优势论”指引着之江大地一次次爬坡过坎。如今,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担当重任在肩时,浙江再次立足自身优势,聚力创新突破,勇挑发展“大梁”,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探路示范。

“全省域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赋权改革,让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职工成为科技成果的‘股东’,成果‘转不转’‘怎么转’由职工说了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施冬材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这一新思路正是发轫于浙江。近年来,浙江立足体制活、企业多、市场兴等优势,再次挑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大梁”。据统计,截至8月底,浙江“先用后转”成果池有共计5700余项成果,累计免费试用1527次。

职工创新工作的新思路也由此展开。去年11月,省总工会专门出台了《浙江省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把职工创新“双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提出通过系统性重塑工会组织参与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结构性变革职工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方法,力争到2026年基本建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职工创新发展规律的具有浙江特色的职工创新工作体系。

高质量发展没有路径依赖,要想走在前列,唯有求新求变。近年来,浙江牢记嘱托、聚焦创新,不断塑造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健全完善各方支持、职工主体、一线创造、以技提薪、促进发展的职工创新工作机制,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提供了工会实践经验。

勇立潮头,以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走自主创新之路

这是一个属于高素养劳动者的时代。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要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其中,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基础支撑。如何建设好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养劳动者大军?浙江开启了新课题。

没有参考答案,惟有不懈探索。为了培育更多贴合本地产业需求的高素养劳动者,浙江成立了全国首家“总部+分院+实训基地”的省级工匠学院,探索构建“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匠人才”培训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工匠学院81家,培训各类劳动者44.7万人。台州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黄艳辉就是通过培训一步步成长成才的典型代表,如今他已是公司负责生产的部门经理,年薪40多万元,还有股权等激励。“我的成长离不开工会和企业的支持,是它们为技能人才开拓了职业发展的通道。”他说,在浙江工作很有获得感。

“在注塑模具内设计加装一套自动化装置,实现产品和胶口的分离,可以让生产效率提高25%。”不久前,浙江工匠、浙江维力塑胶有限公司工模部经理贾慧敏在“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中向当地企业提出解决方案。在其指导下,该企业不仅节约了50万元成本,还顺利签下700万元大单,经指点培训后的新生代工人掌握了新技能,创新的薪火就此传承。据统计,浙江全省通过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打造了一系列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充分发挥群众性创新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去年累计开展技术攻关项目557个,解决技术问题7000余个。

畅通成长通道、保障合法权益、发展新质生产力……浙江的职工创新工作正在迎来黄金时代。而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言,以高素养劳动者为支撑的人才队伍建设凸显着战略性意义。每一个高素养劳动者,都是勇立潮头的“弄潮儿”,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宏伟蓝图变成了美好现实。

勇当先行者的新定位始于脚下,谱写新篇章的新使命将由全体之江劳动人民践行。惟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才能不负重托、成就梦想。

钱塘大潮起,奋进正当时。

浙江,再出发!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李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