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8900亿立方米;2022年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超90%;202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较2018年减少8.35万平方公里……
我国的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除水害、兴水利,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事。9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治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近日在北京开幕的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治水智慧和治水方案。
“哪里想得到,离东江湖六七十公里远,我们也能喝到优质的东江湖水。”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城,市民兴奋地说。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湘江、赣江、北江三大水系的重要源头,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524mm,但因降雨集中在4-6月,所以也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前涝后旱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城市供水能力。为推动水资源全域统筹,郴州市采取跨流域调水方式,11次穿越江河、4次穿越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东江引水工程,每年可增加优质供水2亿吨,让包括市城区及桂阳县在内的200多万居民喝上了盼望多年的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的东江湖水。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人多水少,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也是我国整体的基本水情。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汛期降水占全年60%-80%。
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我国科学推进实施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建成了一批包括南水北调、滇中引水、引江济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2年的8900亿立方米,有效平衡了我国的区域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需求。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北方地区调水,三条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截至目前,已累计调水650多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76亿人。其中,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5%,占天津城区供水的99%;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从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等方面,作出国家水网建设重点工程布局。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透露,下一步,水利部将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有了流动的水、干净的水,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等一批断流多年的河流恢复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
与此同时,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复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我国强化河长制、湖长制责任体系,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30万名,村级河湖长90万名,全面建立七大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规范河湖采砂管理。2022年,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2.9万个。
“郴州好山有好水,但因采矿等原因,清水也曾变污水。”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说,针对重点区域和流域,郴州封山退矿、禁渔退捕、清污退养,加强水资源保护地方立法,强化综合执法,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目前,当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至100%,东江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2022年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超90%。202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5.34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8.35万平方公里。
我国的治水思路及取得的治水成就,也为全球水治理贡献力量。9月11日开幕的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是这项会议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作为国际水资源领域影响范围最大、专业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之一,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相关国际机构代表、水利行业人士相聚这里,共谋水资源保护与发展。
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李原园表示,世界上有10%的人生活在严重缺水的国家;低、中、高收入国家普遍面临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全球范围内水旱灾害频发,受灾损失越来越严重。“中国将在本届大会上积极分享中国治水思路,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国治水智慧、中国方案,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