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旅游风景>正文

绿维文旅:和美乡村建设要求全解析!乡村建设有了新标准和新要求

时间:2023年03月28日 09:54:24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5    评论() 字号:TT

  绿维导语:“和美乡村”是立足过去十几年的乡村建设发展成就,针对乡村发展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站在新征程起点上对乡村建设和发展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新的要求。本文绿维文旅梳理了和美乡村的缘起以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要点。

  Part.1

  美丽乡村建设,缘起2003年浙江“千万工程”实践。

  2003年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后续2008年,安吉县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2011年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十二五”时期,带动全国各地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Part.2

  2013年一号文件的部署,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起点。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同年2月,原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并确立创建1100个“美丽乡村”试点单位,随后于2014年对外发布“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范本。经过近十年努力,全国已建设5万多个美丽乡村,成效显著。

  Part.3

  时隔十年,从强调“美丽乡村”转到强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会议中,党中央首次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部署。

  01

  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解

  从字面意思理解,我认为“宜居宜业”是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和美”将代表乡村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的境界。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既反映了中央政策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发展阶段乡村建设的新特征和新要求。

  “宜居”塑形。美丽的生态的宜居环境是农村建设的基础,要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整治,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的保护发展,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增强乡村的舒适度和吸引力。

  “宜业”壮体。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能够为农民提供就地就近且相对体面的工作岗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乡村建设要不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经营规模、提高产业层次、加强联农带农作用,要让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要让新乡贤、新青年下乡有新的创业平台,要让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共享乡村建设发展红利。

  “和美”铸魂。就是要求乡村建设不仅要重视看得见的硬件设施建设,也要重视看不见的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农民收入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精神层面需求,因此,在乡村建设当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契合时机的。

  02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要点

  我国乡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但仍存在群众参与性不高、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问题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一)尊重农民主体,提升硬件设施建设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为农民而建,因此要突出农民作为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应该以农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着力完善生活环境。

  首先,要注重农民参与规划设计。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后期管护等各个环节,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村民最有发言权,要积极号召大量的农民尤其是年轻人积极参与,可采取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网络议事会等形式,推动农民全程参与,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这方面不少地方已经进行了探索实践,未来还需迈出坚实步伐。

  其次,强化乡村环境,铺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底色。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有力有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并推进乡村水利、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同时做好建管并重,明确产权归属,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

  (二)紧抓产业造血,解决经济内生循环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支撑,要紧抓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深化旅游业、乡创业与农业、村寨保护的融合发展,并积极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首先,乡村建设要开发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受益的产业业态。如果村民不能直接就业受益,或者村民的文化、技术承担不了这样的产业,那就不能确保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是没有积极性参与的。要积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在做大做强品牌产业,培育培植特色产业,拓展电商、形象店等“线上线下”渠道的同时,发展农旅融合项目。

  其次,健全农民产业组织的保护机制。在乡村建设中开发产业业态,会涉及到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集体和社会资本的关系、社会资本与农民的关系等利益联结机制,其机制核心应当以确保农民成为受益的主体。

  充分激活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社、农民自己组建的各种股份公司等组织形态,以“土地流转、能人带动、兴办实体、开源节支”为重点,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路径,着力建设宜业乡村,让农民安居乐业。

  (三)以“和”贯穿始终,提升文化软实力

  和美乡村中的“和”是内在属性,“美”是外在表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美丽”到“和美”,不仅丰富了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涵,也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和打造保留农味乡韵的宜居乡村奋斗目标。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各地也都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文明不断焕发了新气象,但群众精神文化比较匮乏、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问题依然突出。因此现阶段的和美乡村建设更要进一步涵养人文素质,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美好的乡愁记忆。

  首先,要保留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延续红色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保留民族特色文化,并促进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发掘出乡村多元价值,让乡村文明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

  其次,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建设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文化设施,推进乡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文化惠民项目与农民群众文化需求更好地对接起来,做到真正有用。

  另外,要强化乡风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

  (四)强化乡村治理,有效稳固建设质量

  首先,在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核心力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其次,要创新多种形式,采取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村民理事会等治理方式和载体,引导农民全程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并完善信息化支撑,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另外,还要不断强化稳定平安,持续深化农村扫黑除恶斗争,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安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