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娱乐 > 明星新闻>正文

吴亦凡的公关秘籍:与其被奚落,不如先消失

时间:2019年04月26日 08:05:06    来源:大娱网综合    浏览次数:46    评论() 字号:TT

原标题:吴亦凡的公关秘籍:与其被奚落,不如先消失

  上线一天就斩获近 15 万微博评论,8 万条网易云音乐评论,《大碗宽面》绝对不是一次普通的公关操作。这场绝地大反击将 wuli 凡凡彻底拉回到直男粉丝群众中,为他挣回了花再多公关费也买不回的美誉。

  这波操作之所以能如此成功的核心,就在于那层「神秘感」

《大碗宽面》的发布,距离吴老师与虎扑网友的世纪 battle,已经将近半年了。这段时间他一直在低调潜伏,佛系营业。该操作看似是放弃挣扎,实则神来一笔。通过佛系营业,吴老师拉远了跟群众的距离,给自己增加了不少神秘感。

  无论虎扑网友,还是吃瓜群众,在这段时间里早已把对他的关注,转移到层出不穷的新瓜上。

  神秘感这个问题,在最近的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中,作为演员的白宇也有所阐释。他认为,如果一位明星被过度曝光,神秘感这层面纱就会被吹开,让观众过于关注演员个人,在看戏的时候总是跳 tone,「演什么都像他自己」

  白宇说的有一定道理,就是过于简练了一些。他没有说出来的,是明星在综艺中的作用:成为自己。

  跟电影电视不一样,尽管一些综艺会设计剧本桥段,诸如什么外星人入侵地球啦,穿越回古代寻宝啦,但看过的都知道,这些剧本的剧情设置大多都简单粗暴约等于没有。因为,归根到底,综艺所展现的从来不是所谓的剧情,而是明星自己,综艺中扮演的角色,也只是给明星展现自己多一个由头。

  然而,在电视电影的表演工作中,扮演一个角色是手段不是目的

  通过诠释人物,从而表达一个更宏观的主题,才是影视剧创作要做的——在这当中,人物只是一个元素,背负着传达信息的重要任务。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分析出,为什么演员个人形象过于鲜明不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熟悉的面孔更容易收回观众缘,引起收看的兴趣。

  但另一方面,演员过于鲜明的个人形象而导致的标签化,容易让观众情绪上头,以致于什么都听不进看不进。

  标签和刻板印象是很容易带起情绪的。一看到喜欢的偶像,立刻脑袋充血;又或是看到讨厌的明星,愤怒地戏也不看了,拿起手机就要发微博骂人。

  所以神秘感才必要。不是故作高深,而是适度模糊。不定型不固化不设限

  想要达到这一点,是要通过有所适应,有所不适应来做到。每一次的电影电视的拍摄,每一次的剧本,这些是需要运用表演方面的技术去适应的。

  而上综艺玩游戏、深耕一个形象,尽可能地适应各种游戏设定,等等等等。这些都只是在透支演员的适应能力,除了能增加一定的曝光率外,完全不利于演员去塑造影视剧里多变的人物形象,传达多元的信息。

  当然了,综艺也是分很多种类的。有《歌手》这样纯粹考察业务能力翻不翻车的;有上节目就是哈哈哈哈哈恶搞艺人玩游戏的;也有是依靠剪辑制造爆点来展现艺人衣食住行的。除了第一种外,其他的都挺消耗神秘感。

  比如我们熟知的大众男神宋仲基,最早其实是在《Running man》做常驻主持的。这个节目什么级别就不用说了吧,火遍全球,火到国内买下了版权。

  宋仲基在期间主持确实也是非常的用心。但他努力地搞笑,增加自己存在感,并不能为自己作为演员的业务带来养分。当然,因为服军役,他还是被动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关于他的一切也慢慢淡化到几乎被观众完全遗忘……彼时,兵役期满,他并没有因为退出《Running man》而被世界遗忘,反倒是凭着一部反响较为火爆的剧集《太阳的后裔》,重回大众视野。

  实际上,他神隐期间消失的,是他曾经在综艺里的形象。

  宋仲基选择把自己的适应能力投入在表演工作上,而不是综艺中。

  留在一档热门节目里,诚然能收获更多观众缘。但为了让观众更加开心,反复强迫自己每一次都去适应,这样的适应本身是没有目标的。

  不像在电影电视中的一个角色,适应角色是为了传达人物所携带的信息,或者是表达感情,又或者是给对手演员助攻……这些都可以称作目标。但对于综艺节目来说,这些不是必要内容,也就是说,综艺节目中的适应是「为了适应而适应」

  而另一种更糟糕的情况是,当习惯了综艺的终极目标——取悦观众,本来用于扮演角色的适应能力,也会被用到取悦观众上头去。

  可是综艺的剧本这么单薄,演员要如何能理解、体验,甚至让自己相信呢?尽情融入自己节目中的设定,全程围绕设定展开剧情,然后被观众骂「装」,被工作人员嫌弃「麻烦」,被媒体带节奏「耍大牌」?算了算了,无所谓,反正只要完成「做自己」这件事就行。

  反反复复来来去去,不过都是在执行这一个任务。「适应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演员主要的和唯一关心的事情了。」

  这个道理并非是什么三流小报上的摘抄,而是出自演员的祖师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作为表演大师,他写了《演员的自我修养》。书中提到,一位学生在上课的大伙儿面前表演了一个「装病请假」的段落。本来演得挺好,但当大家越来越表扬他、关注他,他就开始膨胀了,觉得自己是世界的焦点了,就开始擅自给自己加戏了。

  他的表演不再是追求病得更像回事儿,而是为了听到更多的笑声。

  过于关注观众的笑声,容易让自己的表演变成一种程序和习惯。斯基老爷子说,「为严厉而严厉,为温存、坚决、急躁而温存、坚决、急躁,是不行的。」

  综艺节目为了让艺人做自己,在一切情节和行动中,都奔着强化已有的性格特点而去。认真是因为有认真的人设,努力是因为人设里有努力,「活生生的人的情感和真正的动作将会消失;而为做戏的感情和动作所代替。」

  更何况,书本里是客客气气地讲理论,尚且有转圜余地,但现实可不是书本——现实更加残酷

  观众给予的笑声和关注,多数是糖衣炮弹,不长久也就罢了,指不定什么时候还会变成了反噬的巨浪。曾经得到的关注越多,反噬得也就越多。「性子直」会变成「情商低」,「艺术家范儿」会变成「装清高」,甚至仅仅只是「英语好」,也会在丧失了观众好感之后,变成「崇洋媚外」。曾经闪光点的性格特征,都能在一瞬间变成黑点。

  搞文艺工作真的需要排山倒海的关注吗?你见过多少老艺术家成天的在观众面前现眼?

  保留一些神秘感,不仅有利于做更好的作品,也有利于保护自己

  都说吴亦凡这次公关是因为歌写的好,梗玩的 6,其实他通过佛系营业攒下来的神秘感,无形中成了重要的助攻。wuli 凡凡难道是第一次发歌吗?和虎扑网友正面刚的时候,他也是发了一个 diss track 作为回应的。那时敌军恋战,群众吃瓜,谁有空听他歌做的怎么样,词写得如何呢?反而会被当作靶子,每一个 beat 都会拿出来放大检视。

  

  不过,所谓的神秘感并不只是「突然就来了个大招」这么简单。

  还是说吴亦凡,随着他离开群众视野,大家心里对他产生的情绪,也就慢慢消失淡化。这时候,玩玩陈年老梗,就显得落落大方。但如果是正当红的艺人,被全网玩儿坏的时候,还非要跳出来自我调侃,除了能提供恶搞素材外,并不会有特别正向的回报。

  与其被奚落,不如先消失

  总的来说,就是建议现在被黑的曝光率比较高的艺人,先消失一段时间吧。

监制:黄车干

撰文:Celine

微信编辑:Bejah

  《剧透者联盟图鉴》

  内无剧透,放心点。

给我好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