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西南连绵的“十万大山”,行过断崖和滑坡的泥泞山路,便进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所在地——大凉山,直到今天,这里仍然因为人口分散,资源匮乏而成为全国的重点扶贫地区。这里也是宁美国度公益活动的重地。
近日,宁美国度与彩虹桥共同组织的“爱心义诊”公益活动再次开启,对于宁美国度而言,这已经是第四年进入大凉山了。由2名来自宁美国度的“爱心大使”、2名彩虹桥爱心人士和9名义诊医疗人员组成的义诊团队,经过长达二十几个小时长途跋涉,来到了大凉山的深处,走进瓦依小学、尔洛觉小学、爱慕小学等学校,为山区的孩子们进行牙齿诊疗、分享健康卫生知识,引导孩子们树立注意健康卫生意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从成都开车前往美姑县城,这条在大山之间挖出来的泥巴路上,不断有岩石从两旁的山上滚落而下,砸到路边泥巴里。
泥巴路上凹凸不平,水洼亦深亦浅,连从来都不晕车的老司机都经受不住这种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吐到难以自持。
滑坡的山体与坍塌的路面不时有侧翻进河沟里的车辆,这些车辆或许是为了装载货物,把物资运送到大山的深处那些急需物资帮助的人家,或许是为了搬运大凉山的土石,为大山深处的居民们开辟更加宽敞的山间公路。所有人心里都在默默地祈祷司机能平安,祈祷大家能在接下来的路程当中不出现什么意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置身在山顶,俯瞰连绵的山峦,不禁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怅然与豁达。由于大凉山的常驻人口只有十万人,方圆几十里才有一所学校,家离学校远的孩子,早上可能要跋涉四五个小时、翻越几个山头,才能赶到学校来上课。
远远望去,山下有来自四面八方小朋友们迎着朝阳在往山顶的瓦依小学奔跑,如蚂蚁一般的渺小,有的拄着一根木棍在木石交错的小路上若隐若现,有的牵着家里的耕田的黄牛或者毛驴在狭窄的泥巴路上慢悠悠地朝着学校的方向而来。支教老师告诉我们,路上捡来的木棍,是为了给中午烧饭的阿姨当柴火用的;而这些牛羊和毛驴,是因为家里大人们白天都出去务农了,只能由家里的孩子来放养,孩子们将这些家畜拴在学校附近的树上,放了学,再牵回家里。
渐渐地,密密麻麻的学生由远及近涌入校门口,彝族的孩子,各个有着大大的眼眸,明亮的眼神;皴裂的小手、泥泞的穿着,是他们普遍的表象。每个孩子都对来到这里的志愿者都充满了好奇,忍不住用好奇的目光打量我们,而当目光相交的刹那,他们又会腼腆的侧过头,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许多小朋友听不懂普通话,只能用笑容和洁白的牙齿来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山里的孩子都很淳朴,许多年龄大一点的,会一些普通话的,不管认不认识,看见我们,都会笑着打招呼喊“老师好”,虽然我们是来进行义诊的,但是听到他们这句发自内心深处的问好,也很荣幸地笑着回应。
默默无闻、静静奉献、缕缕真情,在指尖传递
登记体检表格的时候,很多四五年级的同学,因为营养不良,身高和体重严重不符合标准,也有一些同学,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生日是哪一天,但他们依然是乐天派,无忧无虑地在泥巴地上奔跑。
做基础体检的时候,帮同学们把衣服的袖子撸高一点,方便检查血压和脉搏,不难发现,很多小朋友的衣服都黏在了手臂上,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换洗的衣物,所以从早到晚都是穿着那么一两件,在这么冷的天,小手和手臂都是冰凉的。
护士小姐姐总是轻声地问他们,冷吗?他们都会害羞笑着说的“不冷”,让人由衷的心疼。
这里的孩子,不管生什么病,熬一熬、挺一挺,就过去了,生病极少吃药打针,更别说去医院找医生看病治疗了。当我们都穿上诊疗服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好奇地盯着我们“全副武装”的衣帽。
医生们两人一组从早到晚不停歇地为一个接一个孩子进行牙齿诊疗,没有专门的诊疗室,只是在一间简陋的教室,把仪器摆放到位,把椅子给学生们趟,而医生们自己则坐在用砖头堆成的简易凳子上。
一个人保持一个姿势累了,就两人换个位置继续进行,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其中的一个医生自掏腰包,买来了卡式消毒器,大大加快了就诊的速度,也提高了效率。其实,他们都是用的自己的年假,有的医生直接请假来的大凉山,默默地进行着公益行动,不求任何的回报,但求无愧于自己的职业、追随自己的心。
刘医生说,这里的孩子没有没有吵闹、没有害怕、没有娇气,更没有大哭大闹,很配合就诊,不需要像大城市的小朋友们那样花时间去哄,要讲故事或是给玩具才让你看牙齿。这样的轻松让医生们的牙齿就诊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也很开心。
看完牙齿后,同学们会很有礼貌地说,叔叔阿姨,谢谢,再见。
医生们都很有耐心的和同学们沟通,让小朋友不要紧张,会询问他们平时刷牙了么?许多小朋友几乎从来没有刷过牙,医生还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手里拿着牙齿的磨具,教会他们正确的刷牙方式,并叮嘱他们要养成刷牙习惯,同时要记得洗脸,注意个人卫生。
值得高兴的是瓦依小学是两年前义诊过的学校,有高年级一些的同学以前看过牙齿,有做过窝沟封闭的,很多孩子的牙齿没有多少蛀牙,而且还是那么的整齐,有的体重身高也有了很大变化的,看到这个结果,每个人都会觉得,前期做的义诊是有结果、有收获的。
人生感意气,青云之志犹在
在结束了一所小学约170名同学的诊疗之后,我们有机会在放学的时候去村长的家中进行家访。至今,许多人仍旧难以相信,在经济如此发达的时代,还有人居住在泥巴砌成的屋子里,整间屋子没有窗户,只有一个用枯木枝捆绑而成的门,屋内没有点灯,昏暗无比,只有一堆燃烧的木柴在劈啪作响,木头燃烧所散发出来的烟气也熏得人眼睛有些睁不开。
没去村长家之前,潜意识地以为村长家肯定是最好,最干净的,但来到村长家之后,不知是烟气冲到了肺部还是感触太深,我们如鲠在喉,一时不知道与村长说些什么,只是紧紧地握着他的双手,拍拍他的手背,此时无声胜有声。
村长到是很热情地欢迎我们进入他家,屋内极其简陋,一张摆在旧木桌上的全家福,可能是最珍贵的财富了,这还是几年前,有人进村帮他们拍的。
在和村长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因为许多家庭里有好几个孩子,家中年龄大一点哥哥姐姐要照顾弟弟妹妹,等到他们的年龄能上学了,才有机会和弟弟妹妹们一起读几年书,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学校或一个年级的学生年龄跨越幅度很大的现象,有十七八岁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也不足为奇。
上过中学,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很高程度的教育了,因为大部分的孩子识得一些字之后,便要在家中务农、劈柴、做饭、照顾家庭;走出大山,可能是一条非常难以实现的路;大学,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殿堂了吧。
村长一直很看重孩子们的教育注重大凉山的建设,希望大凉山的未来能越来越好,也一直非常感谢外界对大凉山的关怀,比如资助搭建希望小学,比如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身到公益事业,比如有更多的支教老师来传授学生们知识,再比如大凉山的孩子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外面的”世界和人接触……
穷且益坚,春天近在咫尺
瓦尔洛觉小学几乎是与世隔绝的,身在校园内,手机没有任何的信号。
一行人搬着、扛着器械,一大早来到尔洛觉小学,看见学生们纷纷拿着牙刷跑到小溪边,蹲在泥巴、碎石上,熟练地刷牙、洗脸,比起瓦依小学,这所学校的条件更加艰苦。这里的学生们几乎没有喝过热水,平时都是在小溪边,喝着人畜共用的溪水 。看到了我们,他们会开心地向我们“炫耀”他们的大白牙。
中午,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吃免费午餐,依旧是土豆包菜大锅炖,但同学们都很开心积极的排队,拿着餐盘打饭,有的个子很小,但是能吃很多。老师说,不管给他多少打多少饭,他们都能吃完,因为晚上回家可能要自己做饭,也可能没有饭吃。
同学们吃饭的速度很快,几乎看不到有剩饭剩菜或者掉一粒米的现象,每个餐盘都吃得很干净,有种他们刚刚是没有吃过饭的错觉。
吃完饭,同学们孩子们拿着餐盘跑到了小溪的上游,把泥土装进盘子里搅拌,一开始还以为他们是在玩泥巴,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把泥土当做洗洁精,把枯草当做刷碗的钢丝球,这样洗碗,会觉得更干净。
约100个学生的牙齿诊疗完成后,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下一所学校,在泥泞的山路上不幸面包车发生了爆胎,索性仪器都没有损坏。
阿波觉爱慕小学是在今年9月份搬到的新校区,这里的环境相对于前两所学校来说,要好很多,但依然是缺水的状态。两层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同学们干净的脸庞、整齐的红黄校服,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橡皮筋、跳绳等玩具,愉快地在操场上共度童年欢乐时光。
这不才应该是童年该有的影子么?而这种情况,在方圆六万多平方公里的彝族自治州,却难能可贵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由于学校通电有限,学生们上下课时听到的不是敲钟或者电铃的声音,而是支教老师用口哨吹出来的哨声,响亮的哨声在安静而又空旷的山间回荡,竟莫名的宛,如一曲动人的旋律,萦绕心头。
支教老师们都很令人钦佩,他们来自祖国各地,他们怀揣着一份热诚的心,将自己的爱献给了这片大山和这里的孩子们。有一个老师是四川人,在北京的一家大公司工作了十几年,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来到贫苦的大凉山支教,一来就是五年。他说:“留在这里,看着这里的状况一年比一年改善,看着这些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我早已经把自己融入了大凉山,其实不止是当地的环境和人让我留恋,更是自己的心让我驻足在这里,投身在这里。”
只要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学校,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会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支教老师存在,孩子们有书读,当地就有希望、有发展,质朴纯真的孩子,是大凉山的未来,也是中国的未来。
或许一个美姑县城,对孩子们来说都算很大、很远的地方了,而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火辉煌也只有在志愿支教老师的声情并茂地描述中,填补一下知识和内心的空白。
其实,近些年,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公益组织、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大凉山在不断地改善,以前是单纯用脚走出来的泥巴路,车辆根本无法同行,但是现在,已经有一条盘山公路可以让汽车进入深山,也方便彝族居民走出大山,获取更多的物资。山里也逐渐建立起了信号塔,虽然信号时有时无,但总是能通过无线设备与外界取得联系。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最难受的,是离开学校的时候,支教老师在校门口挥手送别,不停地塞给我们牛奶和饼干,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的东西,但是,对于大凉山里的他们来说,那是他们学校仅有的极贵重的物质了。
在车上的时候,大家都很沉默,是在想为什么这么贫乏的地区有那么灿烂的笑容?还是在反观自己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这趟行程确实是让我们感慨良多。
这些年,全国各种爱心个人以及组织一直在做公益,各处而来的爱心之手一直不断地向大山深处延展。宁美国度也一直坚持与彩虹桥的合作,不断地改善大凉山的医疗卫生,不断地提升大凉山的物资水平,不断地传递关怀,传递梦想,传递爱。
正如这次同行的刘医生发朋友圈说的那样:“大凉山之行,仿佛梦一场,梦中,有小伙伴们,有彝族孩子,有崎岖的山路,有翻不完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