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自马来西亚经海运贸易传入我国之后,从汉代开始便有史料开始记载有关槟榔的形态特征、食用感觉、药效、风俗礼节等。
自宋代,有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将槟榔写入文中。
由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的《太平御览》中卷九七一提到了槟榔。比如《吴录地理志》中“直无枝条,高六七丈,叶大,如莲实房”就写道了槟榔的植物形态特征。《南中八郡志》中:“槟榔
大如枣,色青,似莲子”提到了槟榔子的颜色形态。
姚宽的《西溪丛语》中提到了闵、广人食用槟榔的方式及食用槟榔后的脸部状态。同样,范成大的《吴郡志》也提到了食用槟榔的口感。
槟榔入药也在多篇文中提及。比如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丙卷中“岭南人以槟榔代茶,且谓可以御瘴”,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中“槟榔代茶,所以消瘴”等都提到了槟榔有消瘴的功效。刘欣期的《交州记》就写到了豆蔻结合槟榔一起嚼的话可以治疗断齿。
《太平广记》文中有曰:“其俗,有客设槟榔、龙脑、香蛤屑等,以为赏宴。”提到了当时真腊国就有将槟榔作为礼物用来招待赴宴的客人。
赵汝适的《诸蕃志》中关于占城国写道“王每出朝坐,轮使女三十人,持剑盾或捧槟榔从”,关于勃泥国文中有写“从者五百余人,前持刀剑器械、后捧金盘贮香脑、槟榔等从”。说明槟榔在东南亚国家有专职人员捧着随着王子朝坐。
可见,在宋代时期,古人已经将槟榔研究的比较深入,记录了槟榔不同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