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行动已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
为进一步打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促进全国口岸营商环境整体提升,海关总署今年4月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动员12个省份17个城市集中开展为期5个月的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在近日举行的例行记者通报会上,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专项行动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工作成效。
取得五方面积极成果
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晓红介绍,相关工作成果体现在5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智慧口岸”建设,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支持外贸产业升级,推进新业态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跨境通关物流链安全畅通水平,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进一步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合规费用,为企业减负增效;进一步多措并举,提升广大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各地持续推进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和“联动接卸”等改革措施。其中,北京等地积极探索空港口岸进口货物机坪“直提”模式并取得成功。
天津港完善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智慧监管系统,实施内外贸易船舶、货物同步作业。今年1至7月,天津东疆港区已累计开展内外贸船舶作业近1000艘次、131.4万标箱。
重庆率先采用铁路专用运输车进行整车运输,单次运量较传统集装箱提升1.5倍,可为企业降低约15%的成本;青岛发挥上合示范区作用,开通“中亚直通车”,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中的23个国家54个城市。
长三角、珠三角亮点多
在长三角、珠三角,跨境贸易便利化红利释放尤为明显。
据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介绍,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和外贸大省,2022年进出口额占全国的12.9%。今年以来,江苏全面落实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部署,围绕优化通关流程、支持外贸保稳提质、推动智慧口岸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开展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1至7月,江苏省口岸外贸吞吐量3.49亿吨,同比增长12.86%;外贸集装箱总量为651.31万标箱,同比增长8.77%。
“长三角口岸合作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江苏积极加强以上海口岸为重点的长三角区域口岸协作。”姜昕举例说,江苏与上海港口集团合作打造ICT(内陆集装箱中心)项目,通过构建“一站式+一键式”物流信息平台,与上海港实现同港运作。今年1至7月,上海港口集团在江苏的ICT项目共完成吞吐量17.3万标箱。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刘红说,海关通过加强与广州、蛇口、盐田港等大型港口集团合作,以这些重点港口为枢纽港、以货源充足的珠江各内河码头为支线港,将两者组合为一个整体,将货物在不同港口间的转运视作港区间内部调拨。这一过程中,允许企业在支线港口直接办理海关查验、放行、交还箱等手续,使支线港得以共享枢纽港作为国际大港的资源,形成“两港如一港”“一港多区”的港口群格局。
“这既有利于相关港口增加国际班轮航线,提高枢纽港和支线港吞吐量,更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广州、深圳等港口作为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同时,改革还解决了枢纽港后方陆域面积较小、港区集装箱堆存区域紧缺等制约因素,有效便利相关货物在港口群间转运,推动大湾区港口群实现一体化运作。”刘红说。
让企业获得更好的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7月,宁波、上海、深圳等沿海口岸已经实现定向降低国际航行船舶引航(移泊)费用约1.5亿元。
党晓红说,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持续推动清理规范口岸收费,主要采取3项措施:
一是相关部委按照职责,协调推动落实清理规范海运口岸收费行动方案,着力推动落实减并港口等收费项目,定向降低沿海港口引航(移泊)收费标准,完善拖轮费收费政策,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
二是持续推进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并动态更新,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积极发挥口岸协会、外贸协会、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大力营造公开透明的口岸收费环境。
三是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口岸收费督促检查巡查,加大外部监督与惩处力度,进一步优化改善口岸收费环境。
“我们继续推进免除海关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的吊装、移位、仓储费用试点工作,由中央财政支付相关费用。同时,各地积极引导收费主体通过‘单一窗口’公开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信息,便于企业查询、比对和自主选择,通过共同努力,更好地为企业减负增效。”党晓红说。(记者 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