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邂逅新寨村:在热浪中品咂“中国咖啡第一村”的工会元素
陈昌云 王开基
“我被镇政府‘七顾茅庐’感动了”
唐山站在新寨村5号庄园的二楼向怒江方向眺望,全村13600亩咖啡树弥望碧绿,并尽收眼底。
所谓“5号庄园”是“咖啡产业工人图书艺术体验馆”的通俗说法。
7月26日上午,云南保山市总工会副主席唐山乘车从怒江边,沿一条混凝土打造的宽达8米的笔直村寨公路一口气来到新寨村的5号庄园二楼,来了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展。
58岁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联合工会主席王加维笑盈盈地等着他。
唐山来新寨村,最近这几年已经难以计数了。
所谓“庄园”,是保山市委、政府“两办”2022年7月21日发布的《关于推动保山小粒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所作的定义——亦即“培育一批集咖啡种植、加工、展销、休闲、体验和观光为一体的精品咖啡庄园,打造、提升一批以 5G网络技术为基座的数字化‘智慧 农业’咖啡庄园。”
“按照这个《意见》,”唐山认为,“建设庄园咖啡种植、加工、展销、休闲、体验和观光和5G网络技术,就给工会顺势切入带来了一个便利机遇。”
新寨村的5号庄园二楼,王加维边给客人斟咖啡,边讲述自己从一个建筑老板到新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联合工会主席的由来。
“中国咖啡第一村”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是新寨行政村的别名,这个名称其来有自,是2012年由国家农村农业部授予的,当时,国家农业部除了给新寨村颁发了“中国咖啡第一村”这个牌子外,还授予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把“中国咖啡第一村”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功重合,局外人只看到了辉煌壮丽,云淡风轻,个中真正的甘苦,唯有王加维自知。
新寨村有4个自然村,有9个村民小组,502户,2082人,全村以种咖啡闻名于世,种咖啡土地面积是13600亩,人均5.7亩,每年的总产量是4000吨左右,2018年前咖啡总产值为3000多万元,2023年的产值则陡增1亿元,为1.3亿,王加维说,“2019年开始,全村咖啡的生产总值每年翻一番。”
“201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150元,去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30860元。”王加维说这话的时候,朴实厚道的表情还是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
2012年7月3日,王加维从保山市区离开自己的建筑企业,来到新寨行政村出任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我当时做生意做得好好的,本不想来,是潞江镇镇政府领导去我公司找我谈了七次,我想,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也不过是‘三顾茅庐’,人家镇政府领导‘顾我七次’,还不回来说不过去了。”
被镇政府“七顾茅庐”的诚意打动是一方面,还有两个方面也是王加维回到家乡的内在动因,一个是他觉得自己应该囬家为乡亲们脱贫做点贡献了,他想在老家的村里留下一些值得后人记诵的痕迹。
再一个是,眼瞅着因为行情低迷,新寨的咖啡可能要“绝种”,王加维觉得不甘心,“新寨位于潞江坝怒江河谷,上天赐予我们栽种热带经济作物的良好自然条件,1952年就引入了小粒咖啡种植,如高低错落的海拔、因海拔的差异而产生的一日四季的气温、肥沃的河谷腐殖土……”
王加维早在1989年就到深圳打工,次年又到香港打工,1991年上海建杨浦大桥,王加维带着几十个人过去参加建设,其间还到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打工…之所以走出怒江峡谷远赴千里之外看世界,那是“那时家里太穷了,成天到田里种稻子,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就到当时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去找活路。”
新寨村的“远方”和“诗意”
“在发达大城市,我看到,一公斤咖啡豆可以泡100—120杯咖啡,而每杯咖啡的售价是30—50元,这里存在的商机十分巨大。”
王加维的全日制学历相当不高,只是初中毕业,但上述这些远行和看风景的经历,使得王加维有了看问题、看事物的辽远眼光和不凡的器量,就在当时咖啡行情十分低迷的现象后,王加维却透过人们的垂头丧气,看到了咖啡的灿烂前景。
“曾经,我们种咖啡很惨,雇人采摘咖啡豆,对他说,‘工钱不给了,你把你采摘的咖啡豆带走抵工钱’,人家说‘不要,我要工钱。’”王加维回忆道,“最糟糕的时候,一公斤咖啡豆最多能卖两元,到2018年也才卖到一公斤四五元。”
潞江坝有20多万亩咖啡,2012年前后因为行情过于低迷,锐减到4万亩,王加维回村出任新寨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他坚决反对当时因为咖啡行情低迷而砍树易种芒果等其他经济作物的轻率行为,坚决主张保留咖啡种植,“在外面游历,我看到京沪深这些大城市的年轻人普遍都在喝卡布奇诺,再加上国外的主要饮品也是咖啡,我感到,咖啡的市场既在国外,同时也在年轻人的消费视野中,‘国际’和‘年轻’代表了咖啡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一句话,我认定咖啡有市场,如同它的消费者年轻人一样有生命力,其价格不会一蹶不振,还会再度昂扬起来。”
王加维组织咖农成立了7个合作社,搞了“四统一”——“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同时,还千里迢迢延请专家来给村民做培训,“如何防止治病虫害,管理咖啡树。”
这样一来,就彻底改变了以前粗放卤莽型、个体分散型的传统种植模式。
现而今,新寨的咖啡豆每公斤的价格上扬到60元,咖农因此获益不菲。
与此同时,王加维凭借自己多方游历做事的经历,深深感到“所有鸡蛋搁在一个篮子里”所预存的巨大风险,他组织村民中的适合男性培训电焊技能,对女性则培训厨艺,“培训了128名取证电焊工,365名取证厨师。”
如今新寨伴随咖啡产业勃兴,配套搞起了旅游,王加维说,“这些有证厨娘家家办起了农家乐旅游,现在全村502户村民,家家有持证人才,在咖啡生产之外,又增加了旅游收入,在去年人均30860元的可支配收入中,就有旅游业带来的贡献。”
“不是咖啡不好,”王加维认为,“咖啡产业是好产业,是国际产业,这个没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理念。”
王加维主政新寨在宽阔深邃的视野之外,还有科学的眼光。
“我们请专家对全村做了筒体规划,新寨村都处于热区,但位于一片有倾斜度的山坡上,随海拔的升降,可以种植不同的经济作物,”他说,“我们请土壤专家来做过土壤成分的分析检测,海拔600米到800米适合种热带水果,800米到1000米种蔬菜,1000米以上中咖啡,不同的海拔,种不同的作物,以短补长。”
“下一步,”王加维透露,“将积极推进整村上市。”
“新寨咖啡村的产改为全市产改提供了一个璀璨的范例”
到过新寨村多少次,唐山已经无法计数了,2004年到2009年他在隆阳区工作,“很早就来过,到过无数次,我以市总工会副主席身份来新寨最早是2022年8月,迄今来过5次。”
作为工会副主席反复来新寨,唐山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建会、产改这些工作。”
保山全市共有基层工会数2159个,全市955个村(社区)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百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会入会率达88.68%,新寨村联合工会就是其中之一。
在唐山的记忆中,早在新寨村开始以咖啡产业为龙头昂扬发展之际,保山市总工会和隆阳区总工会就及时切入,成立了工会联合会,“新寨村建设咖啡产业工人图书艺术体验馆,市总给予了5万元的帮助,通过种咖啡技能大赛等,使得1000多人变成了产业工人,我们先以工作覆盖,接着就是组织覆盖。”
据隆阳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义凯介绍,新寨村联合工会成立于2012年7月,会员由本村“两委”、“监督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私营企业员工、新工人组成,共计会员32人。
来自保山市隆阳区总工会的信息显示,2017年6月,新寨村联合工会向区总工会申请打造村级工会示范点(职工之家)资金2万元,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新寨村联合工会认真组织广大会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广大会员投身到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中来。在活动中,新寨村涌现出一批致富能人,带动了村内经济发展,村民经济有了明显的提高。
“新寨咖啡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显文2023年评选为保山市五一劳动奖章,”杨义凯说,“2023年开展咖啡特色文化进机关活动,我们区总补助保山新寨咖啡有限公司5000元,区直单位干部职工进企业免费学习咖啡文化、体验咖啡冲煮、咖啡品尝活动。”
“咖啡产业产改工作,我们做了四步,”他说,“一是强化技能培训,二是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三是发挥劳模先进带动作用,四是建设新寨村咖啡产业工人图书艺术体验馆。”
杨义凯具体讲述了以上工会“四步骤”——“全面落实‘技能云南’隆阳行动,通过新型学徒制培训、政府补贴性培训、社会化培训等方式,近三年来共计培训咖啡师、电工等技能人才300余人次。在新寨村举办保山小粒咖啡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咖啡豆采摘比赛,30个代表队90名咖农参加竞赛。大力发挥保山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保山工匠黄家雄咖啡领域的专业特长,在咖啡育苗、种植、加工工艺全过程给予指导。2023年经潞江镇总工会报请,市总工会给予5万元资金补助,建设以工会驿站、职工书屋、职工培训中心、职工之家等为一体的咖啡产业工人图书艺术体验馆。”
在保山市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成科眼中,这个名叫“新寨村”的地方,早已既非传统农业社会意义的“山寨”,更非传统意义的那种“农村”,而所谓“咖农”,其实是道道地地的产业工人,“这个村有总人口2082人,劳动力占40%,大约有850人左右,他们绝对是产业工人,余下的1200多人,在小孩和老人之外,都从事与旅游有关的餐饮、住宿、游览等服务业,也是产业工人,因此,在新寨村推行产改,就我们市总来说,可谓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全部有利条件。”
“围绕新寨村的咖啡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改革,实际上是打造为保山市产改的排头兵角色,”王成科说,“随着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急遽变化,我们发现类似新寨村这种曾经的传统农村,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就是说,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在这些个村寨从事生产的人,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而是产业工人。”
“由于保山全市都是农业产业大市,围绕农产品为核心的产业建设就是我们产改的重要范畴,因此,”王成科认为,“新寨咖啡村的产改模式为全市农业产业工人的产改提供了一个璀璨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