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通讯员 林依静 王钰 何晓璇 李亮 王晓娟 林滢
虽已立春,冬寒未去。眼下,一场以温暖为题的工会行动如火如荼、纵贯八闽,在山海之间以绵绵之力作答“何为福建 何以幸福”的多维命题。
2024年底,福建省总工会“如约”启动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工会送温暖行动”,这场以“福地同春 暖心四送”为主题的活动精准定位送温暖群体,有效拓展送温暖内涵,持续升级送温暖载体,全省工会累计筹集款物1.43亿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和重点职工群体超94.92万人次,让101.08万名劳动者在一项项饱含“暖意”的“工会出品”中感受“福建之福”,激发八闽职工牢记嘱托、奋勇争先的磅礴力量。
“暖工同心”,让“家的温情”超越“山的距离”
花灯巡游、民俗互动、非遗体验、节目演出、工会市集……第八届厦门市职工元宵奇妙夜吸引众多职工共庆佳节。潘书婷 摄
“谢谢工会!帮我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农历春节前,贵州籍农民工周世茂(化名)感叹,工会的温暖让这个寒冬“不寒”。
周世茂2023年3月入职一家建筑公司,从事水电维修工作。然而,近三个月来,他被公司拖欠的25000元工资却迟迟没有到账。1月4日,他的“烦薪事”经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分配,被转到了湖里区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曾焕生的手中。
“得赶紧追回欠薪,不能耽误农民工兄弟过年。”1月8日,向公司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要求公司尽快纠正;1月9日,向湖里区检察院移送相关材料……湖里区总工会第一时间启动了“一函两书”工会+检察院协同维权机制,为被欠薪的工人开启了“维权绿色通道”。工会干部和检察官们通过多次实地走访、查阅复制证据、约谈企业负责人等方式为工人“据理力争”。最终,周世茂和55名工友在7个工作日内收到了公司通过银行分63笔转账支付的388721.20元工资。
收到工资到账的短信时,周世茂已经回到了距离厦门1500多公里外的老家,他告诉记者:“虽然相隔千里,但娘家人的这份温暖却足以‘超越’距离。”
同样感叹“温暖没有距离”的还有三明市沙县区的小吃业者王敏。
在高桥镇圩日集市上,当地工会联合法院支起了“普法小摊”,为在外忙碌了一年返乡的小吃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的法律咨询、调解指导、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小额速裁审判等法律维权服务。王敏是当天前来咨询的返乡职工之一,常年在江苏常州打工的她表示:“工会干部和法官们来家门口‘会诊’,化解了困扰我好久的维权焦虑!”
感受到温暖的,不只是周世茂和王敏。
今年“两节”期间,福建省总工会结合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持续推进省、市、县三级工会欠薪线索台账周报制度,通过核查“12345”等平台提供的欠薪线索、发放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等多种形式,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为劳动纠纷化解按下“快捷键”,为和谐用工关系撑起“防护伞”。
此外,福建工会坚持将“送温暖行动”成为工会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各级工会聚焦困难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围绕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开展“走到职工身边、下沉劳动一线”的走访慰问活动。省总工会还与民政部门加强了困难职工家庭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工作,借助“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实时了解掌握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职工情况,努力在“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与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身边。
“暖企强心”,用“家的温暖”传递“争的信心”
泉州工会“千里招工”,专场招聘会现场“工会亲友团”向应聘者推介岗位。李亮 摄
从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到繁忙的智能化车间,从春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产的灯塔工厂到发力向“新”的民营企业……节日期间,八闽大地处处涌动着“春”的生机与“争”的活力。
当前,福建全省上下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全省各级工会也积极发动各行各业劳动者在工会恒温的服务中攥起蛇行千里的劲头,让“奋勇争先、再上台阶”成为响彻八闽职工的最强音。
在这个“争春”的时节里,“稳岗就业”便成为了福建工会迎接蛇年的“关键一招”。
刚刚开春,来自泉州台商投资区怡德塑胶有限公司的四川广安籍职工吴利君便和自己的“亲友团”在老家四川广安,参加了一场由泉州市总工会组织的招工活动。
“我父亲40年前就领着我们一家人在台商投资区工作安家,在福建工作‘巴适’得很,不然我哪有底气介绍老乡来这边上班!”招聘会现场,吴利君以“招工使者”的身份,用流利的“川普”向老乡们介绍起当地工会推出的子女暑托、医疗互助、联谊交友、金秋助学等工会服务项目。吴利君告诉记者,在这场异地招聘的活动中,他和“工会招工亲友团”一共为台商投资区带回了130余名新工友。
而在泉州南安,来自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八宋村的李德顺,已在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了6个年头。作为企业喷涂一车间的负责人,今年春节李德顺虽然留在泉州过节,依旧“隔空”从老家为公司推荐了不少新员工。
“从工会组织的除夕夜团圆饭到正月初一举办的年会,再到工会为我们每位留厂过年的职工准备的新春礼包……这些暖心的慰问让我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李德顺告诉记者多年来,在工会的牵头帮助下,他已经先后介绍了20多名亲戚朋友来泉州工作。
打开“以老带新”的招工链路,创新“协作共进”的引工模式,拓展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免申即享”服务半径……今年“两节”期间,福建各级工会广泛走访调研受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的困难企业以及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等,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各级工会聚焦企业招工难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转岗再就业职工、未稳定就业大学生、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通过举办新春招聘会、企业推介会、职业技能培训等线下活动,推动“工会送岗、乐业八闽”活动持续“升温”,先后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00场,为超过13.68万名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暖新聚心”,让“家的港湾”升腾“福的温度”
工会驿站里,快递员们举杯庆新年。福州市总工会供图
亲自调制馅料,制作福州特色的肉燕扁食;精心挑选五种食材,卤制入味后摆成“五福拼盘”;花生慢熬出锅再剥皮煮汤,烹饪一道鲜甜的饭后甜点……凌晨2点,68岁的老党员江德忠早早就起来忙碌,不嫌繁琐只为让在福州顺丰工会驿站里举行的“年夜饭”,能让快递小哥们吃得舒心。
临近春节前,福州市总工会通过福州市烹饪协会发出“英雄帖”,邀请热心厨师参与工会关爱职工公益行活动,为留榕过年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做年夜饭,退休多年的江师傅主动“揭榜”“出山”站鼎。“能有机会发挥余热,为这些在福州过年的劳动者们做顿年夜饭,也是我的光荣。”江德忠说。
“江师傅,福州人为啥会叫它肉燕呢?”“你瞧,这前端像不像飞燕的头?后端神似飞燕展开的尾巴?福州肉燕又叫太平燕,经常跟鸭蛋一起煮,象征着太平,在福州的年节可是一道大菜呢。”临近用餐时间,顺丰工会驿站简单搭建的后厨里,精心筹备的年夜饭已然就绪,快递小哥们也陆续回到驿站停歇。来自江西的快递员小谢指着福州特色美食肉燕好奇地向江德忠发问。一问一答之间,这场年夜饭的“年味”便在工会驿站里弥漫开来。
今年两节期间,在福州,像这样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定制的暖心服务还不止一项。市总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启动“关爱职工2025公益行”活动,在两节期间举办了80多场“暖新”活动,先后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免费爱心早餐5000余份、免费洗车月卡1000多张。
从“满天星”到“连成片”。纵观福建全省,“两节”期间,各级工会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依托全省5328个工会驿站推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写赠春联、提供爱心餐食、兑现“微心愿”等服务项目,500余家工会驿站节日期间“不打烊”,联动社会组织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多样化的“工益”服务,努力提升节日期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幸福指数。
“暖途舒心”,让“家的温存”陪伴相遇
宁德工会志愿者们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送到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手中。林李图 摄
从春节前火车站里,莆田工会干部为返乡职工送上的妈祖线面、红团;到春节期间工会驿站里,龙岩工会为留守职工准备的糍粑、豆花;再到春节后返岗包车上,漳州工会干部为复工职工送上的“开工红包”……在这些“温暖的相遇”里,工会送温暖有了更具象的模样。
今年“两节”期间,为助力返乡过年和留闽过年的职工共度佳节,福建各级工会联合铁路、交通运输部门开展春运志愿服务,为返乡农民工送上春联、年货等年节慰问品,并帮助职工解决春运返乡返岗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省内部分地区还通过开通点对点返岗务工专车、补助部分返岗路费等方式,帮助返乡职工节后返闽复工;对于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留闽职工,各级工会通过赠送年夜饭、发放慰问金,组织开展文艺汇演、知识讲座、交友联谊、游园观影、疗休养等活动,直接直达为职工送温暖。
“工会服务无小事,点滴关怀皆真情。送温暖不追求‘宏大叙事’,而应落到具体而微的职工生活中,成为浸润日常的暖心工程。”在福建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祝荣亮看来,“工会送温暖”这项承载着组织温度与人文关怀的民生工程,已化作“娘家人”与千万职工心手相牵的暖心契约。从最初“年节慰问”到如今“四季如春”,八闽大地上的工会人正用一年365天不打烊的温暖守护,续写着“职工冷暖放心间,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暖心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