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重庆办事处发挥职工互助保障公益性、互助性优势,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题)
山城职工的“红伞”之约(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近日,由重庆市总工会主办的“十年同行 ?互助未来,红伞下的我们——重庆职工互助保障十周年成果发布仪式”在重庆市渝中区举行。发布仪式上,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重庆办事处(以下简称重庆办事处)公布了10年来的工作“成绩单”,并邀请职工共赴“红伞”之约。
2014年以来,重庆职工互助保障聚焦职工需求,充分发挥职工互助保障公益性、互助性优势,通过拓展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等举措,提升了广大职工会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年暖心历程
夜幕下的重庆,江北嘴、金融街、观音桥商圈等地标建筑同时点亮温暖的灯光。夜空中,主题标语熠熠生辉——“十年同行 ?互助未来”“重庆职工互助保障十周年”“一地入会全市可理赔,职工互助保障找工会”。
重庆办事处主任谢斌介绍,为进一步扩大职工互助保障的吸引力、影响力,办事处通过“线上互动+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职工互助保障工作10年历程进行总结回顾。线上,通过“点亮红雨伞”互动活动、互助保障贴心人访谈视频投放、会员与互助保障之间的故事征集等互动方式引发广泛关注;线下,办事处携手渝中区总工会在解放碑广场举办10周年成果展、文艺演出、业务宣传及互动打卡活动。
“当互助保障主题曲响起的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职工互助这10年来对我们的守护。”发布仪式现场,互助会参保职工感慨万千,他们说,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挑战,职工互助保障就像一盏不灭的灯塔,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提供坚实的后盾。
为让更多职工共赴“红伞”之约,重庆各区县总工会结合辖区互助保障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下宣传服务活动。例如,巴南区总工会在街道、社区、商圈等地设置展台,邀请职工打卡领取小礼品;江津区总工会布置了10年主题影展长廊,并解答职工群众对互助保障政策的咨询。
“不但救了急,更救了命”
“10年来,重庆办事处为职工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屏障,众多参保职工在病痛来袭时得到了迅速而有效的援助。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对办事处的最好回馈。”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重庆管理委员会主任蒋扬福表示。
2015年,重庆高新区职工罗林(化名)成为了职工互助保障的一员。202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肝癌,需进行肝移植手术。尽管手术很成功,但个人自负的44万元医疗费用让他的家庭陷入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高新区经办人员第一时间与重庆办事处沟通,为他成功申领重大疾病互助金12.5万元及住院医疗互助金1万元。同时,鉴于罗林的情况符合救助金申领标准,经办人员又为他申请了12.5万元救助金。
“互助金、救助金到账的那一瞬间,我们全家人感动得哭了。”罗林说,“这份来自互助会的温暖与支持,不仅救了急,更救了命。”
类似的事例在重庆职工互助保障体系中屡见不鲜。据介绍,2014年,在重庆办事处成立之初,入会人数仅有39.2万余人,互助金支出21.3万元,受益会员仅108人。如今,互助保障工作已覆盖全市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两万余家单位,累计入会人数达277.28万人,累计发放互助资金、救助慰问资金超8.72亿元,帮助35万余名职工及其家庭渡过难关。
为职工安全感“上保险”
连日来,重庆办事处的公益体检车开到江津区、万盛经开区、渝中区等多个区县的职工身边,为他们进行血常规、肝功、乳腺彩超等10余个体检项目。
自2015年起,重庆办事处启动健康公益体检活动,通过采购健康公益体检车辆,配备专业仪器,组织医护团队深入各区县、产业工会,为基层会员提供足不出户的体检服务。10年来,共服务会员单位2550家,受益会员13.4万余人。
为职工提供健康体检是重庆办事处坚持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要求,是以职工多样化保障需求为导向,为职工安全感“上保险”的一项举措。
10年来,重庆办事处逐步建立“事前有预防、事中有补偿、事后有救助”的全方位职工互助保障服务体系,职工互助保障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日益丰富、体系愈发完善。其中,2019年,重庆办事处试点开展非公企业团体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2022年,配合重庆市总编印工会服务事项清单,修订完善《救助慰问活动实施细则》等内容。
蒋扬福介绍,下一步,办事处将通过推进扩面提质、突出互助互济主题、持续强化组织保障、转变发展理念、强化队伍建设等举措,让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延伸工会服务职工的手臂,努力擦亮工会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