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独真眼>正文

广东从“绿”到“美”,如何炼成?来听听这3个故事

时间:2023年11月27日 17:35:03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5    评论() 字号:TT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日前,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承办的“穿梭45·身边故事会”第七场活动在湛江举行。

  该场活动以“绿化广东”为主题。早在1985年,广东省委就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2022年,广东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从绿化广东到绿美广东,广东不断奏响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新“粤”章。

  活动现场,肇庆青年宣讲团讲师何敏华、湛江廉江市水务局长青水库办公室主任郑玉昭、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管理站站长林广旋,分享了他们所亲历、所守护的那片“绿”和“美”的故事。

  绿化那座山

  何敏华是土生土长的肇庆怀集人。对她而言,“绿”和“美”的故事要从一座山讲起。

  小时候,何敏华就听说,家乡有座家喻户晓的大山,上面有座岳山林场。直到一次工作中跟随老师傅们来到林场,听亲历者说起“岳山造林大会战”那段艰苦岁月,她才知道葱郁山林背后的拼搏和坚守,也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把这段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的种子。

  活动现场,何敏华再次动情讲述起“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历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怀集的山林曾经被大规模砍伐开垦,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1974—1975年间,怀集县先后组织了2.5万余名青年民兵和公社社员,集中开展了两次岳山造林会战,大家用锄头和扁担开挖撩壕,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在岳山安营扎寨,两年间总造林面积达3.5万亩。

  后来,蓝钟公社在岳山率先创办了怀集县第一个林业采育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岳山林场,为创建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何敏华说,如今再走进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林海浩瀚、万木葱茏,已经成为一颗“绿色明珠”。像秃杉这种世界稀有珍贵树种,也实现了连片生长,这在国内外都实属罕见。

  “我们现在看到岳山是绿的,绥江是清的,那是因为一代代人接过了绿色发展事业的接力棒。”何敏华说,如今接力棒已经传到新一代人手中,作为一名宣讲员,她要一遍遍向大家讲述荒山残林变成涛涛林海的故事,把“岳山造林”的光荣传统传递到每个人心中。

  耕耘那片海

  对湛江人郑玉昭来说,各类海鲜是家常便饭。一盘白灼虾、一碗杂鱼汤……都是她生活中熟悉的美食。

  但在郑玉昭记忆中,小时候由于海鲜价格太贵,想吃上一顿大餐很难。如今走进湛江的海鲜市场,金鲳鱼的价格大约20块钱一斤,即使是东星斑,价格也降了不少。

  海鲜价格从高到低、走进一日三餐,让郑玉昭切身感受到了渔业“种子工程”带来的改变。

  郑玉昭以湛江有名的对虾举例:2010年以前,国内南美白对虾的种虾基本都要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而且核心产业环节受制于人。为实现“中国虾用中国种”,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联合中山大学,用10年时间,成功选育出第一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填补了国内空白,让对虾价格降下来,成功走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如今,全国每5只对虾里,就有3只来自湛江。

  同时,湛江还在大力推动智慧渔业发展,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绿色”。

  在海边长大,又在海边生活的郑玉昭记得,曾经海水养殖由于粗放管理,饲料投放多、浪费大,易对环境造成影响,气味难闻。

  湛江“海洋牧场”采用的智慧渔业系统,可以根据海洋环境以及饲料储量、鱼虾生长状况等养殖信息,设置精准的投料方案,既使鱼吃饱,又不污染环境。面向越来越大的网箱养殖需求,出动“水下机器人”,定期对网箱进行巡查和修补,清理水草、海星和死鱼。

  郑玉昭相信,埋头耕耘“海上良田”的湛江人,还会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帮助大家实现‘海鲜自由’,我们是认真的”。

  保护那片林

  30年前,林广旋来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管理站工作,从此开始了以站为家,管理站、红树林两点一线的生活。

  那时正是珠三角高速发展期,林广旋的同学在珠三角一个月能挣几千元,而他一个月工资300多元,还要忍受日晒雨淋、蚊虫叮咬。但对大自然的挚爱和守护好红树林的那份责任让林广旋坚定地留了下来。

  这并不是份轻松的工作。有时要在红树林里钻得满身泥、扛着仪器设备在海里走一天……但与大自然为伍,林广旋乐在其中。

  “事实证明了保护红树林的价值。”林广旋说,如2008年,强台风“黑格比”袭击广东,强劲的风暴潮导致一些沿海地区海堤损毁、海水倒灌。台风过后大家发现,没有红树林的地方损毁严重,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基本安然无恙。

  在林广旋等广大林业人员的努力下,这些年,湛江的红树林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在全世界红树林减少的情况下,湛江的红树林数量反而不断增长。

  同时,大家保护红树林的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林广旋说,有时工作中遇到周边的村民,村民会主动上来说,“你们保护红树林很辛苦,你们放心,大家会一起守护好这片红树林。”这些话让他深受感动。

  “我是‘70后’,我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80后’‘90后’甚至‘00后’认同这份工作,加入到保护红树林的队伍中。”林广旋说,在高桥管理站办公大楼右侧,有一棵银叶树,也是红树林的一种。这是林广旋1997年种下的,如今已经长到两三层楼高。它像一名忠实的卫兵,和林广旋一起,继续守卫着这片蓝色的领域。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马瑞婕 余嘉敏

  见习记者 陈子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