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专家:应当正视数字产品的正向价值,正面引导青少年

时间:2022年05月16日 16:29:13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5    评论() 字号:TT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恰逢我国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5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联合华中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了“家庭教育与网络素养”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线上形式开展,聚焦“e起陪伴·遨游网海”主题,围绕青少年网络保护和发展中的家庭教育问题,重点探讨了数字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提升、《家庭教育促进法》配套政策和法规的完善、未成年人消费观与用网习惯的培养、家-校-企-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等议题。研讨会由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祁雪晶主持。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儿童中心、中国传媒大学、郑州大学、中国青少年宫、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8所高校和机构的13位专家学者就主题展开了深度的对话和交流。

  在主旨发言环节,8位学者从传播学、心理学、家庭教育、法学等不同视角交流了专家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在会上以2022年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数据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网络素养的相互关系:家庭氛围与网络素养水平有直接的正向影响,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越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越高;父母过多干预孩子的上网行为会引起反作用,父母干预上网活动的频率越高、越是简单粗暴,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越是下降。基于此分析,方增泉呼吁实施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计划,包括:家长需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水平;注重沟通,增加温度,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安全上网,引导青少年识别有害垃圾信息;引导青少年正确参与网络互动,健康文明上网,家长要承担起第一导师,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教导孩子恰当利用网络为自己塑造良好形象;鼓励孩子从网络内容消费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规范孩子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边玉芳表示,家庭教育要关注青少年学习需求、关系需求、自主需求、价值需求的统一,家庭中家长高质量陪伴促进亲密关系的建立,满足孩子自主发展的需求,驱动孩子自我价值感实现,才能实现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生活状况以及家庭关系跟孩子的网络素养以及网络问题密不可分,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网络成瘾问题能降低7%-8%。”她提出,当下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会说一句话“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其他不用管”,这样的状况说明了目前家庭真的不能够满足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改变家庭生活方式是提升孩子网络素养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霍雨佳提出了家庭教育中网络生活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家长不能完全掌握儿童的上网活动;二是对儿童上网行为缺乏科学的监管,力度不够,效果有待提升;三是家长对儿童上网活动的教育作用有限;四是亲子网络关系不佳。她提出家庭教育网络监护策略: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要建立良好的网络亲子关系,家长与孩子一起塑造安全、健康、积极的网络消费文化,将网络管控转化为网络参与正向赋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有九成、1.84亿未成年人在上网,三成以上的孩子在六岁前就已上网。全社会要树立儿童友好型环境理念,用接纳的心态看待孩子接触网络产品;学术界应该进行数字产品的正向价值研究,正面引导互联网积极赋能青少年成长;家长要主动提升能力、履行责任,她例举目前网络平台大多设置了青少年保护模式,但家长使用青少年模式的非常少,家长在履行职责方面很差。“一方面是有的家长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有些家长推卸责任,总是觉得只要平台都搞好了,自己可以躺平了。”家长需要强化履责,营造有温度、有闲暇、有规则的良好家庭生活。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主任郑宁分享了“依法带娃”的理念和方法。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尊重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青少年互联网学习、生活、娱乐时间规划能力;提出要从合法合规、安全保护、隐私保护、消费保护、网络防沉迷、网络亚文化(追星)等方面加大对青少年的网络保护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赋能。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素侠教授认为在数字时代,亲代与子代之间形成包括技能、知识、信念差异在内的“数字沟”,子代凭借新技术的掌握获得“反哺”能力,在代际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要建立家庭协调民主、传播隐私管理、亲子共同成长的新型亲子关系,适应数字环境,培养合格数字父母、数字公民。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分享了家庭网络素养教育实践探索的广州模式:以研究为基础,摸清儿童数字化成长规律;以课程为核心,家校社协同育人;以党政工作为统揽,将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政府主导的网络空间治理行动。

  腾讯未成年服务中心资深教育专家马滢表示,腾讯通过领先行业的技术措施,以及在公益、网络素养、亲子沟通等方面的有益探索,腾讯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在实践工作中遇到大量父母用自己的身份证为孩子注册游戏账号、父母主动为孩子刷脸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绕过防沉迷举措的案例。她认为,数字时代,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家长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第一责任人,家长要有效陪伴和高质量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研讨交流环节,专家学者们对相关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勤学副教授表示,父母要积极监管,包括建立网络行为有效规则、双边性规则、开放性讨论、灵活边界。要开发网络的正向工具性使用功能,避免娱乐性使用沉迷。华中师范大学-腾讯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牛更枫认为,父母要主动迎接新挑战,做好孩子网络使用的守门人。“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玩游戏或买第一部手机是父母主动提供的,可能有一次他工作很忙,然后拿手机给孩子看视频或者承诺孩子考第一名买一部手机,这件事情成为后面很多事情的转折起点。”家长需要思考如何做好守门人,需要从“限制性干预”到“积极干预”再到“共同使用”,让网络成为亲子互动的新空间,形成网络价值共同体;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汉强从实践工作经验的视角提出家庭教育的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条件不好的家长忙于生计,无力承担家庭教育的职责,还有一类家长自己还没有完全成熟无暇或者是不愿意承担家庭教育的职责,因此要加强家庭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机制,通过税务调节、基金支持等方式,让企业、机构建立提供家庭教育的机构。

  对于青少年网络保护与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关系,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2021年至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对监护人的需求愈发明确,但实际落地过程中,仍出现一些监护人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账号、监护人主动协助未成年人完成成年人人脸识别使得防沉迷系统失效等法律、家长责任等方面的问题,专家一致呼吁家庭要切实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一起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家长。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祁雪晶总结表示,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互联网平台、政府相统筹协调的网络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网络素养研究中心还将携手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完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形成政府、高校、行业组织、企业、家庭等全社会共同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