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万州区总建基地、搭平台、育团队,着力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引题)
厚植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沃土(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解书睿 黄玉保
阅读提示
重庆万州区总工会通过举办技能竞赛、推动校企合作、搭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举措,厚植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沃土,引导产业工人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作贡献。
记者近日获悉,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总工会聚焦以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代表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依托当地高校、中职院校的学科、人才等资源优势,通过建基地、搭平台、育团队等方式,为技能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基层工会组织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引导职工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作贡献。”3月25日,在谈及学习全总关于新质生产力工会行动要求时,万州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莉说。
搭平台,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
前不久,在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举行的青年职工案例比武大赛中,该公司工艺工程师张俊脱颖而出,受到公司的表扬和奖励,这让他越干越有劲。
近年来,万州区总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以技能提升、技术创新为导向,主动融入“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打造“技能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助推提升“万州制造”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多次承办市级重点劳动和技能大赛,推动开展校企合作,积极为职工搭建学技术、练本领、亮绝活的舞台。
“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技术骨干,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技能提升平台。”重庆欧利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技术员谭万权说。在万州区总推动下,该公司成立口腔数字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谭万权积极报名参加相关培训,实现了素质的全面提升。
万州区总还促进长安跨越公司与重庆三峡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开展学生见习实习、打造“双基地”、共建实验室等方式,不仅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也为企业招到人才,推动企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强导向,激发职工创新热情
3月下旬,位于万州的威科赛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企业研发生产的车载激光雷达VCSEL芯片顺利通过一系列车规级芯片认证测试,成功拿到进入汽车电子行业的“通行证”,在车载类芯片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多亏企业工会为职工搭建发展赋能平台,建立技能导向激励机制,全面激发了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为此次VCSEL芯片突破提供了人才保障。”威科赛乐研发中心负责人宋世金说。
欧利美公司工会负责人王龙说,得益于工会实施的职工业务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公司建立了5个技术团队和1个研发团队,近3年研发的专利产品达12个,创历史新高。
“强化产业工人技术技能价值导向,是优化产业工人队伍结构的重要一环。”王莉说,万州工会聚焦前沿技术、关键技术,主动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持续关注劳动关系、企业组织形态、产业形态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履行好基本职责,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育团队,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像个‘充电站’,让我的技能水平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升。”重庆友友利鸿玻璃公司职工李雪松说。
重庆友友利鸿玻璃公司是一家集节能环保玻璃和安全玻璃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2019年,该公司以重庆市劳动模范李宜骏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李雪松第一个报名参加工作室打造的“导师带徒”活动,与师傅一起开展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技术培训等。很快,崭露头角的李雪松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如今,李雪松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师傅们一起,为公司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团队而努力。
据了解,万州区总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职工合理化建议、“五小”等群众性创新创造等活动。近5年来,创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个、命名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2个,吸纳劳模、创新人才1000多人,创新成果转化13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达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