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支持,决定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在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也成为2019年经济工作的要点之一。
可以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成为贯穿2018年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政策礼包频频出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让民营发展有了“方向标”;国务院常务会议频频发声,以改革举措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则让民营经济发展有了落地的“培养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和转型的火山。金融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银行业更是各项政策落地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助力民营经济跨越“三座大山”的铺路者。
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采取了多项精准有效措施,督促引领银行业深刻认识做好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重大意义,切实解决政策传导“上热下冷”的问题,包括继续强化民营和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特别是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增量扩面,努力实现贷款余额和户数的“两增”目标;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成本管理,落实服务收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细化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执行标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用好用足财税和货币政策。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明确表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可以说,各项政策多管齐下、精准定位,让银行业内对于如何支持助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有了更为明晰的目标。
由铺路者成为引路者
政策释放积极正面的激励信号,横向比较来看,银行业具体落地的规划措施可总结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时效性强”。
例如针对性方面,央行出台扩大MLF抵押品范围、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多种措施,加强“精准滴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印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支持民营企业指导意见》,表示2019年-2021年,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民营企业公司贷款(含小企业贷款和供应链及贸易融资)增长不低于2000亿元;中信银行(601998,诊股)(港股00998)则出台专项民营企业授信政策和指导意见,继续加大民营企业授信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
时效性方面,建设银行(601939,诊股)(港股00939)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设计开发大数据智能APP,通过线上简单测试,可即时测出贷款额度,2018年以来放贷已接近1600亿元;泰隆银行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推广PAD移动金融作业平台和信贷中台集中作业,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PAD发放各类贷款业务21万笔,移动金融替代率达73%。
不过,虽然政策有一定提振作用,缓解民企融资的“紧信用”现状、释放相关政策效用仍需要时间。
此外,银行业在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角色,也由“铺路者”逐渐向“引路者”转变。2018年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公司治理及经营问题陷入“寒冬”,本身就有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面,所以除激励外,银行业从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上,把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尽可能降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更多地依托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状况等,发放更多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
改革探索并非易事。2019年,支持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银行业将有何创新战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