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网贷行业继续自我出清,一面是存管行倒逼P2P优胜劣汰。
“我们和上海银行(601229,诊股)的协议是到4月份到期,现在收到通知,不再续约了。”一家华南区中大型P2P内部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事实上,在此之前,因退出存管或终止与部分P2P合作而屡见于报端的,就已经有贵州银行、上饶银行、江西银行等。
也就是说,存续中的P2P数量跌至历史最低点、网贷合规备案仍未被监管放行的眼下,监管网贷资金进出、变相为网贷提供增信功能的存管银行,正在不同程度地主动放弃这块业务。
“存管协议到期不续了,还好迁徙工作比较顺利”
一位与上海银行签订支付结算资金存管业务协议满两年的网贷平台,近期被对方告知一年的协议期满后不再延期,双方合作关系自动终止。“不过上海银行给了我们足够的(系统)迁徙过渡期,新的存管行系统上线的也很快,总之迁移工作还比较顺利。”该网贷人士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记者采访获知,除了上述网贷平台,立足垂直细分农业领域、底层资产挂靠真实受托支付农资资产的布谷农场,同样也面临合约到期不续的境况,其将存管系统切换至了新网银行。
这两家网贷平台的共同点是,均未出现过任何一起暴雷风险,且底层资产践行小额分散原则、并能一一对应至真实资产的平台。“两年前,上海银行跟我们谈合作的时候,就反复评估我们的模式和资产情况,看得出来,他们特别在乎我们的业务会给他们带来隐性的声誉风险。而合同期签订的时间也比较短,一年一签,但我们为自己最多争取到了两年的合作期。”上述网贷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声誉风险”确实是银行方面重要的考量之一。上海银行方面回复记者,上海银行将继续对符合该行管理要求及监管要求的签约平台提供服务。
记者盘点32家存管银行的相关情况,可从其开展P2P存管业务的部门,一定程度上推导出该行对于存管业务的态度。建行、民生、平安、华夏等少数几家大型银行及股份行,均将这一业务划归至传统的托管业务部;而大多数城商行、互联网银行等,均将其划归至支付创新部、智慧金融部、互联网金融部、网络金融部、普惠金融部、直销银行部、零售金融部、电子银行部、数字银行部等于P2P普惠金融业务内涵高度符合的职能部门。最特殊的是三家银行:青岛银行(002948,诊股)将其置于贸易金融部、招行和西安银行(600928,诊股)将其划归至公司业务部门。
“每家银行态度不一样。看得出大多数中小城商行可能更为积极想争取这块业务,都是按业态把存管划分到特设的二级部门,或者一级部门创新项目里面专营。”一位存管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而至于系统迁徙工作,据记者粗略统计,32家存管银行的P2P资金存管系统版本并不统一,分别有V1.0、V1.1、V2.0、V3.0、V4.0等18种不同的编号。记者查看银行发布的“关于个体网贷资金存管系统通过测评声明”,可以看出每一个版本下面又会搭载1到2个独立存管系统。
“同样是V1,但是A行的V1和B行的VI也不一定一样。而VI和V2肯定是不一样的。区别很多,举一个例子,比如资金流出流入先到哪个账户环节等,都不同。”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告诉记者。
前述网贷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一家银行开发了多套存管系统,而接入的网贷平台又不想被清退,只有两个解决方案——要么平台切换到这家银行已经通过测评的系统,要么就是切换到别的银行与其此前系统同版本的系统。
五成平台未披露是否上线资金存管
除了上海银行确认将终止与部门P2P的合作外,上饶银行、江西银行等几家白名单中的“存管大户”将与部分网贷平台不再续约或者解除合约。在备案尚未落地的背景下,对于网贷平台来说,最棘手的莫过于又将面临重新更换存管银行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存管银行密集地(部分)停止网贷存管业务,一方面是对网贷行业分化加剧大趋势的提前应对,尤其是存管平台中缺乏优质大平台的情况下,银行预计已上线存管平台通过备案的概率较低,存管业务的营收空间下降。”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
截至2019年1月14日,共有43家银行通过网贷资金存管系统测评,进入存管银行白名单,其中32家银行披露了其银行存管信息。 据记者统计,共32家银行共计对接645家网贷平台,其中530家平台上线全量存管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银行(601169,诊股)、浙商银行、厦门农商银行、杭州银行(600926,诊股)、上海银行等11家银行尚未披露存管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披露的32家银行中,新网银行对接的平台数量排名第一,共计106家;上饶银行、宜宾商业行分别以78家和69家平台数排名第二和第三。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前市场普遍预计2018年6月30日为网贷备案大限,上线银行存管成为很多平台的强制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也将网贷存管当作一项有前景的新兴业务加以拓展,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银行存管重形式、轻管控的乱象和问题,一些银行不具备开展网贷存管的客观条件,一些平台也不满足基本合规要求,大跃进式发展之后,银行对部分平台进行清理也就在意料之中。”上市人士直言。
除上述645家网贷平台外,仍有近50%的正常运营的平台暂未披露对接的存管银行。但据融360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有955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上线银行存管,占融360监测范围内正常运营平台的88.26%。
“在备案尚未落地的背景下,当前并非更换存管银行的最佳时点,不过续约与否是银企双方选择,既然存管银行不再续约,对平台而言需要提前做好存管银行的更换工作,将影响降至最低。一般情况下,除非平台找不到新的存管银行,否则不会对其后续备案等进程带来太大的影响。”薛洪言表示。
资金流动大幅缓解,到期资产或得到较平稳兑付
在2018年强监管和用户频繁挤兑的的双重压力下,网贷行业爆雷潮历时半年之久,平台出清后的正常运营数量也随之跌至历史新低。不过,正常运营的平台的“体质”也因此得到了锻炼。
据融360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剩1082家,相较于2017年底的1785家减少703家,同比下降39.38%。 其中北京为282家,广东为266家,上海为177家,浙江为113家。
从成交量上来看,2018年12月网贷平台总成交量为939.45亿元,其中,上海、广东、北京以及浙江成交量分别为302.2亿元、260.8亿元、217.1亿元、112.3亿元,较上一个月环比分别上升7.71%、3.61%、6.08%和4.08%。
最受关注的问题平台暴雷数量也得到了控制,2018年7月爆雷潮开始时,当月问题平台高达275家,平均每天9家平台出现问题,随后在第四季度问题平台数量下降明显,每月问题平台数量控制在30家左右。
此外,记者提取了2019年的1月14日按照成交量排名前50家的平台一天的资金净流出数据,共计1.2亿,与去年爆雷潮最严重的7月相比(仅2018年仅7月29日一天,50家平台净流出资金就达5.75亿元),资金流动性已得到很大缓解。同时,与之前几乎90%平台都在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枯竭的境遇不同的是,上述50家平台中只有17家有资金净流出,金额在几百万到千万不等,其余33家均有资金流入。
此外,被视为风险敞口的待收余额目前也大幅缩减。据记者统计,以成交量排名前50家的平台来看,2018年4月~7月的待收余额都保持在4000亿元以上。但从10月开始待收余额逐渐下降,12月将至最低点。
业内人士指出,在贷余额的减少,可以倒推出:到期资产平稳兑付,而网贷行业也告别了前几年的野蛮扩张,出借人对于投资网贷资产也更加审慎成熟。数据显示,10月~12月的待收余额分别是3744.46亿元、3755.86亿元和3696.74亿元。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