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在“惠”方面仍有待改进,专家建议从适当减少利润以承担社会责任、降成本、建立公平交易环境等方面来实现“惠”。
在国内消费升级的进程中,消费信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投资时报》记者从一家大型消费金融公司的统计数据了解到,该公司客户中约70%都是首次贷款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为金融服务供给体系的重要补充,消费金融让大量弱势群体获得了正规的金融服务,天然成为践行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普惠金融涉及的金融机构主体也包括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组织等新型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在实现普惠金融价值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做到“普”,服务人群就要扩大,这会随之加大风控难度,不过,消费金融额度小、期限短,又有利于风控。在她看来,消费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价值理念一个很好的资金运用领域。
李爱君认为,消费金融在“普”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过在“惠”方面仍有待改进。她建议,可适当减少利润以承担社会责任、降成本、建立公平交易环境等方面来进一步实现“惠”。
消费金融与普惠金融天然紧密
从服务对象、实施机构等多方面看,消费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天然紧密。
2009年7月,原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依据《办法》,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消费金融公司可经营业务包括办理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是指通过经销商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约定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房屋和汽车)的贷款。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是指直接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的贷款。
据原银监会的说明,消费金融公司出台的背景和原因是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其意义还在于可以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实际上,消费金融业务远早于消费金融公司成立。银行消费贷、信用卡贷款等都远早于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在《办法》发布时,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具有自身特点,是传统消费金融业务提供者的重要补充。
而除了上述机构,越来越多的网贷公司和小贷公司也转战消费金融领域。
普惠金融政策的推出则始于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据《规划》,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根据《规划》,普惠金融涉及的金融机构主体既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银行类机构,也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典当行、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互联网金融组织等新型机构。
李爱君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普惠金融代表着金融的价值取向,金融业不仅要服务高端客户,也要服务于长尾人群,让大多数人都能得到金融服务。
从上述文件的表述看,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对于消费金融也有不小的需求,消费金融也是实践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领域。李爱君认为,普惠金融的价值理念可以应用于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各个金融领域。
而开展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机构也大多重合,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贷公司等在内开展消费金融的主要机构,也是开展普惠金融的主要或重要机构。
消费金融积极实践普惠金融
在上述《办法》发布时,原银监会在相关说明中表示,专业消费金融公司更多地是为未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大众和低端消费者提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之外的各种便利服务。
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对象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有很大重合。
2018年10月,某消费金融公司高管称,该公司客户中约70%都是首次贷款者,这些人之前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可能没有记录。“消费金融让信用记录缺失的人群加入到金融大家庭中。”
据另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统计,截至2018年10月,该公司注册用户已超过6000万户,人均贷款约6000元;服务客群覆盖全国广泛地区,包括金融服务不充分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等地区,主要为低学历、中低收入的年轻人群。
还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称,针对普惠金融目标人群,该公司打造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来满足其各类不同消费习惯。该公司利用线上开展业务的优势为农民工、残障人士、下岗失业者、老年人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金融线上申请模式的优势,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截至2018年末,服务已覆盖广西23.99万人,甘肃0.99万人,内蒙古1.52万人,宁夏0.43万人,新疆0.87万人。
消费金融如何做到“惠”
李爱君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普惠金融让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更广阔,让金融价格更合理。比如说,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普惠金融既要解决融资“难”,又要解决融资“贵”。
不过,李爱君认为,消费金融目前主要体现了“普”,“惠”还不突出。“惠”应是我国金融政策和金融导向的一个重点。消费金融机构都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要实现“惠”,一是企业即使减少一些利润,也应承担社会责任;二是要降成本,一方面通过技术和管理来降,一方面通过提升风控水平减少坏账;三是在监管政策上要建立一个公平的交易环境,不能一方市场话语权过大,买卖双方要实质平等,并有议价的权力。
对于禁而不绝的“砍头息”,李爱君表示,如果把利息提前砍了,就增加了借款人借款成本。利息是资金利用时间的对价,资金还没用,就把利息拿走,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交易,定价机制被破坏了。对于需要买商品才能借款的变相“砍头息”,这形式上是一个强制性的捆绑交易,本来应还利息,却非要买东西,这也属于不公平交易。
“这反映了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有些经营者对于法律没有敬畏,缺乏法制意识;另一个是治理层面,有可能是治理不作为,或者监管制度、技术、方法不适合,达不到应有的治理效果。”李爱君说。
2018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称,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高效率、低成本、优体验的金融服务,也出现了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追逐暴利、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乱象,严重侵害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发现并重拳出击整治这些乱象,正本清源,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