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趋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银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通过结构优化以降低资本消耗已势在必行。近年来,众多上市银行均将向零售业务转型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零售业务已然成为了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的新引擎。
在股份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600036,诊股)(港股03968)、平安银行(000001,诊股)均已明确提出向零售银行转型战略,且上述两家银行零售业务在同类银行中均排名靠前。目前,招商银行与平安银行2018年年报均已披露,上述两家银行去年零售业务的答卷也得以呈现。
零售营收占比均过半
平安银行、招商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上述两家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效果显著,零售业务价值贡献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年末,两家银行零售营业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比例均在50%以上。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平安银行坚持零售转型的战略方向,不断优化业务结构,经过两年的转型发展,其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全行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零售营收、贷款等占比均超过全行业整体的50%。平安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该行去年全行实现营业收入1167.16亿元,同比增长10.3%,而其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入就达到618.83亿元,同比增长32.53%,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3%;零售业务净利润171.29亿元、同比增长9.2%,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69%。2018年12月份,平安口袋银行APP月活客户数2588万户,同比增长74.6%。
早在十几年前,招商银行就率先开启了零售银行转型,目前该行零售业务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领先位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该行零售客户存款余额仍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一,营业收入占比、利润贡献度和高端客户占比等关键指标位居同业前列。招行零售金融业务利润去年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实现税前利润572.27亿元,同比增长20.24%,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7.22%;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232.57亿元,同比增长16.04%,占营业收入的52.69%;“招商银行”与“掌上生活”两大App月活跃用户合计突破8100万户。
通过对比两家银行零售客户数及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数据可以发现,招商银行这两大指标遥遥领先,但平安银行增速较快。截至2018年年末,招商银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6.8万亿元,为平安银行的4.8倍,较2017年年末增长10.35%;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1.42万亿元,较2017年年末增长30.4%。在零售客户数上,招商银行截至去年年末的零售客户数已达1.25亿户,较2017年年末增长17.61%,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虽不及前者,为8390万户,但其增幅却达到了20%。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风险管理,上述两家股份制银行在零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零售业务不良贷款率均稳中有降。其中,截至2018年年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07%,较2017年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但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1.32%,较上升0.14个百分点。招商银行2018年实现了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的“双降”。截至去年年末,该行零售贷款不良额158.47亿元,较2017年年末减少0.24亿元;不良贷款率0.79%,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该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11%,与2017年年末持平。
科技赋能向零售银行转型
实施向零售银行转型战略,确保零售银行业务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而两家银行通过“科技引领”为去年零售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指出,为适应科技金融迅猛发展的外部环境,该行零售金融主动走出传统经营的舒适区,正式向零售金融3.0时代迈进,以经营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来适应服务生态的进化。2018年,在“移动优先”策略和“MAU 北极星指标”的牵引下,持续通过数字化平台职能的强化向零售业务全方位赋能,使得平台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都向“全客群、全产品、全渠道”的方向优化,在现有的客户分层经营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客户分类经营,不断夯实零售客户基础,全面向“App时代”进发。
平安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以科技赋能零售业务转型,打造更便捷、更智能、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在线下推出“轻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的零售新门店,在线上不断迭代优化口袋银行APP,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OMO服务体系,将客户的口袋银行APP与零售新门店无缝对接,实现了多种服务场景的线上线下融合。同时,推出“AI+客户”、“AI+投顾”、“AI+风控”服务营销和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了一体化、无缝、便捷的极致体验。 平安银行坚持“科技引领”的发展策略,2018年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整合打造超过3200人的零售专属IT团队,以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科技为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