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减持银行股权的状态仍在持续。4月2日晚间,交通银行(601328,诊股)(港股03328)(6.300, 0.02, 0.32%)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称,该行第三大股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会”)将在未来6个月累计减持不超过14.85亿股,即不超过交通银行当前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2%。除此之外,瑞银集团也于近日宣布减持3385.3万股邮储银行(港股01658)股份。在分析人士看来,社保基金会减持交通银行股份是出于兑现盈利和调整仓位的考虑,不会对市场产生联动效应,2019年的银行业仍有望延续2018年的业绩改善态势,不过考虑到银行的周期性经营特征,下半年很难重现今年一季度的银行股行情,波动会明显加大。
交行遭大股东减持
从交通银行此次发布的公告来看,社保基金会将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在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7.42亿股,即不超过该行当前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6个月内累计减持不超过14.85亿股,即不超过该行当前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2%,减持价格视市场价格确定。
对此,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据我们了解,社保基金会此次减持部分股票是基于其自身投资安排进行的,此次减持仅限于2012年参与交通银行非公开发行认购的A股股份。”
据交通银行日前公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社保基金会共持有交通银行A股和H股109.23亿股,占该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4.71%,其中社保基金会持有该行A股股份18.77亿股,持有该行H股股份90.45亿股,为交通银行第三大股东。
作为交通银行的第三大股东,社保基金从2004年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交通银行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增持交通银行的股份,而此次突然减持引起业内不小震动。
谈及社保基金会减持交通银行的原因,厦门国际银行宏观金融及政策研究员任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银行股已经经历一波上涨周期,特别是多数大股东的银行股已经持股数年,回报率已经相对可观,目前银行板块开始出现一定的震荡,因此及时兑现盈利是主要考虑。同时,目前A股板块进入轮动时期,普涨阶段暂告一段落,因此根据市场情况,适度调整仓位、进行换仓也是主要考虑。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社保基金会减持交通银行股份是自身行为,不值得被大肆解读。在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看来,此次减持对于社保基金会来说,一方面可以在其他的新兴投资领域做一些布局,同时可以用一些流动资金来应对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压力。上述交通银行负责人也表示,“未来,社保基金会在本行的基础性投资持股不会发生变化,作为本行重要战略投资者地位不会发生变化”。
银行股成“取款机”
除了交通银行外,邮储银行也被瑞银集团于3月4日在场内以每股平均价4.7025港元减持3385.3万股,涉资约1.59亿港元。减持后,瑞银集团的最新持股数为11.86亿股,持股比例由6.15%降至5.97%。
事实上,在2018年银行股持续下跌、屡屡破净的大潮下,就有不少上市银行频繁遭重要股东减持。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共有10家上市银行遭重要股东减持,累计减仓参考市值逾47亿元。从遭遇股东减持的银行类型来看,其中不仅包括一些城商行和农商行,还包含交通银行与建设银行(601939,诊股)(港股00939)(7.230, 0.07, 0.98%)此类国有大行。
从被减持银行股的数量来看,江苏银行(600919,诊股)(7.250, 0.03, 0.42%)2018年全年被股东减持的次数高达46次,为2018年遭股东减持次数最多的银行,减持数达1.6亿股,股东套现约8.6亿元。涉及股东人数达22人次。宁波银行(002142,诊股)(22.800, 0.44, 1.97%)在10家银行中表现也较为突出,2018年全年被股东减持的次数高达43次,位列第二,该行股东“套现”金额在10家银行中排名第一,逾23亿元。国有大行中,交通银行2018年全年被股东减持的次数达23次,减持股数为3230万股,减仓参考市值为1.94亿元。建设银行2018年全年被股东减持1次,减持股数为21万股。
“银行股频遭减持不会产生联动效应,虽然银行股已经历经一个周期,但目前其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仍比较可观,且股息率比较高,股权价值较大,持有银行股进行质押融资的性价比也相当可观,因此在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情况下,股东没有必要大规模减持银行股。”任涛说道。
仍看好银行股
从市场行情表现来看,4月3日,两市股指双双低开,上证指数低开0.56%报3159.15点,深证成指跌0.59%,创业板指跌0.58%。盘面上,国有大行开盘集体走低,其中,交通银行低开,报6.11元、农业银行(601288,诊股)(港股01288)(3.740, -0.01, -0.27%)报3.72元、建设银行报7.05元、中国银行(601988,诊股)(港股03988)(3.840, 0.01, 0.26%)报 3.81元、工商银行(601398,诊股)(港股01398)(5.700, 0.04, 0.71%)报5.6元、邮储银行报4.54元。
从市净率来看,截至4月3日收盘,市净率在1以下的银行股数量达16只,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行均未能幸免。此外还有浦发银行(600000,诊股)(11.500, 0.06, 0.52%)、华夏银行(600015,诊股)(8.450, 0.06, 0.72%)、民生银行(600016,诊股)(港股01988)(6.500, 0.05, 0.78%)、江苏银行、杭州银行(600926,诊股)(8.720, 0.05, 0.58%)、兴业银行(601166,诊股)(18.980, 0.17, 0.90%)、北京银行(601169,诊股)(6.290, 0.03, 0.48%)、上海银行(601229,诊股)(12.340, 0.17, 1.40%)、光大银行(601818,诊股)(4.170, 0.02, 0.48%)、中信银行(601998,诊股)(港股00998)(6.390, 0.03, 0.47%)。
对银行股未来的发展趋势,任涛指出,48家上市银行中目前已有33家发布2018年年报,还有15家集中在4月中下旬,因此银行股的行情应会持续至二季度中上旬,同时今年的流动性环境也给了上市银行一定的盈利支撑,并有助于通过贷款核销等方式降低不良压力,2019年的银行业仍有望延续2018年的业绩改善态势,不过考虑到银行的周期性经营特征,下半年很难重现今年一季度的银行股行情,波动会明显加大。
王剑辉也表示,从目前的减持情况来看,银行股显示出一定的价格压力,但并没有改变银行股稳中有升的局面,也没有改变银行股在A股市场中“定海神针”的作用。整体来讲,随着市场人气的逐步恢复,银行股应该还是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虽然减持会对银行股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