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设银行(601939,诊股)在官网发布《关于外汇按金交易及境内个人跨境炒房炒股的风险提示》。在该份提示公告中,建设银行表示,我国未批准任何机构在境内开展或代理开展外汇按金交易,擅自开展、参与外汇按金交易均属于违法行为,客户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外汇业务,谨防造成财产损失。
建设银行并非首家就外汇按金交易进行风险提示的银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3月底至4月出以来,已有包括五大行、光大银行(601818,诊股)和中信银行(601998,诊股)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发布类似的风险提示。
农业银行(601288,诊股)在风险提示公告中透露,此举是根据监管部门要求。早在去年9月,人民银行、公安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就联合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金融管理部门未批准任何机构在境内开展或代理开展外汇按金业务。
外汇按金业务又称杠杆保证金炒外汇,一般指客户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保证金,按一定杠杆倍数在扩大的投资范围内进行外汇交易。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中介机构从事非法外汇按金交易,主要体现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境内机构在境外设立网站返程向境内提供跨境金融服务;二是境外平台通过互联网跨境在我国境内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目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一些国家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但实施了较严格的监管,而我国尚未开放外汇保证金交易。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凡未经批准的机构擅自开展外汇按金交易的,均属于违法行为;客户(单位和个人)委托未经批准的机构进行外汇按金交易(无论以外币或人民币作保证金)的,也属违法行为。
除非法外汇保证金交易外,一些非法机构还为境内个人提供境外炒房炒股等非法跨境服务。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上述多家银行均在风险提示公告中指出,境内个人在境外购房、直接进行跨境证券投资,相关外汇业务属于资本项目项下业务,按照可兑换进程管理,我国目前尚未明确开放,“直接或间接开展、参与上述相关外汇业务,均涉嫌违规。”
此前,针对居民境外炒股、期货和贵金属等现象,证监会也提示过相关风险。目前,境内居民境外炒股只有沪(深)港通、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QDII)等合法渠道,其他渠道开展境外炒股,均无资金保障和法律保障。
互金协会提示:防范非法互联网外汇按金交易风险
2018年8月31日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方微信对外发布关于防范非法互联网外汇按金交易风险的提示。
协会表示,近期,发现一些机构通过互联网非法从事外汇按金(也称外汇保证金,一般指客户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保证金,按一定杠杆倍数在扩大的投资金额范围内进行外汇交易)活动,吸引一些客户参与投资交易,严重违反了国家现行金融法规,扰乱了金融秩序,并形成较大风险隐患。为避免造成社会公众财产损失,特提示风险如下:
一、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601988,诊股)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未批准任何机构在境内开展或代理开展外汇按金业务。
二、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65号),凡未经批准的机构擅自开展外汇按金交易的,均属于违法行为;客户(单位和个人)委托未经批准的机构进行外汇按金交易(无论以外币或人民币作保证金)的,也属违法行为。
三、请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参与非法互联网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危害,主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谨防因参与此类交易造成财产损失。
四、广大公众如发现违法犯罪活动线索,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