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新闻网首页 MSN手机网 MSN客户端

MSN导航
MSN新闻网 首页 > 财经 > 财经评论>正文

银行IPO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权威报告框定5个重点

时间:2019年06月28日 14:15:01    来源:券商中国    浏览次数:46    评论() 字号:TT

  近日,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19》,报告总结披露了2018年上市银行各项资产负债和风险指标,并对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业务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2018年,我国上市银行共有48家,包括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9家、城商行23家、农商行10家。其中5家大型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和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A股和H股均实现上市;21家银行仅在A股上市,16家银行仅在H股上市。

  截至2018年末,上市银行资产规模178.67万亿,贷款余额95.12万亿,存款余额122.5万亿,分别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贷款余额、存款余额的85.1%、73.93%、75.51%;全年实现净利润1.63万亿元,为我国商业银行贡献了87.84%的净利润。

  2018年,这些上市银行在规模维度上,资产负债规模平稳增长,部分银行主动“缩表”;在结构维度上,信贷资产占比提升,同业负债占比下降;效益维度上,成本收入比和资本回报率有所下降,人均创收创利水平提升;在风险维度上,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一升一降”,但个体呈现分化,拨备力度加大,资本充足率提高。

  部分银行主动“缩表”

  2018年,资产和负债规模总体平稳增长,部分银行主动“缩表”。从资产规模来看,上市银行资产总计178.67万亿,同比增速6.46%。从不同类型银行上看,大型银行资产总计为113.85万亿,同比增速为6.61%;上市股份行资产总计43.91万亿,同比增速5.02%;上市城商行资产总计17.88万亿,同比增速9.08%;上市农商行资产总计3.03万亿,同比增速6.71%。

  大型银行和上市股份行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速均保持在10%以内,个体差异不大。部分银行由于前期资产负债错配较为严重,在监管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约束增强、资管新规对银行表外业务限制加大的环境下,只能通过“缩表”确保银行各项考核达标,降低对银行未来盈利能力的不利影响。

  从信贷投放来看,2018年上市银行的信贷投放保持着强劲增长,上市银行发放贷款共计95.12万亿,同比增速为11.72%。其中上市城商行发放贷款同比增速最高达23.03%,共计7.52万亿。2018年受各项政策及监管引导,上市银行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表外资产回归表内,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

  存款方面,2018年上市银行存款总计122.5万亿,同比增速8.57%,较上年提高1.76个百分点。受益于各家上市银行对零售金融战略的重视,推出以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为代表性的产品,打响“存款保卫战”,再加上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房地产市场限购、股市低迷等外部因素影响,上市银行存款增速有所回升。

  风险总体可控,不良“一升一降”

  报告显示,2018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共计1.43万亿,同比增速为8.38%,较上年提升3.8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1073亿元,同比增速为32.71%,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9023亿元,同比增速为4.93%,上市股份行和上市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较快。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浦发银行(行情600000,诊股)、苏农银行(行情603323,诊股)和九台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有所减少。

  2018年,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1%,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分类型看,上市农商行平均不良贷款率最低,为1.39%;上市股份行平均不良贷款率最高,为1.67%;大型银行和上市城商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6%和1.43%。大型银行、上市股份行和上市农商行平均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分别下降0.05个百分点,0.04个百分点,0.06个百分点

  对于不良“一升一降”的原因,报告指出,2018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加快的原因在于:一是以公司债和企业债为主的债市信用风险开始暴露;二是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更加严格,不少银行将大量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人不良贷款的统计口径。2018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积极运用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化解风险,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

  2018年,上市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更加严格,拨备力度加大,风险抵补能力增强。上市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38.49%,较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65%,较上年提升0.60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4%,较上年提升0.2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04%,较上年提升0.23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明确支持商业银行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利用永续债等方式拓展资本工具发行渠道。上市银行为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应对不良资产核销、表外资产回表等挑战,采用多种渠道及时补充资本金。

  银行IPO应做好五大准备

  2018年以来,银行登陆资本市场热情不减,上市不仅可以一次性募集大量资本,直接提高资本充足率,而且可以形成良性的资本补充机制,为银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本金来源。上市后,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拓展资本补充模式,强化资本管理,聚焦定增、优先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其他融资工具。

  报告指出,上市后积极拓展新路,拥抱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成为许多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这一方面是因为确有转型的必要和转型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市值管理”的需要。如在2018年9月26日登陆上交所主板的长沙银行(行情601577,诊股),上市后也将更多精力投向了消费金融板块。

  报告对银行上市过程中监管的关注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银行IPO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准备:

  一是财务数据真实准确,适用会计准则正确,各类财务指标彼此匹配,不能出现冲突。

  二是要符合经营独立性,存在同业竞争的应当及时处理;存在关联交易的,要着重解释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定价的公允性,避免存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问题。

  三是要证明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特别是能够说明在监管加强、房地产行业下滑、资管新规、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盈利态势,使投资人利益得到保障。

  四是合法合规。商业银行受到行政处罚的,应当由处罚其机构出具“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的说明,否则在36个月内将难以过会。

  五是募集资金投向用途合理。如果仅说补充流动资金,可能会被质疑。需要制订比较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报告指出,这五点既是IPO审核的原则性框架,又是商业银行在境内上市时,不得不面对的五道坎。闯过去,就可能获得较好的融资条件和发展契机。

  报告就审核中常见的有关经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2019年的情况看,发审委在进行审核时,通常会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问题;

  二是贷款资金主要流向的问题;

  三是流动性风险及其缓释措施问题;

  四是上市前的融资与股份转让;

  五是监管趋严如何应对的问题。

  理财子公司成银行开展理财业务主流模式

  理财子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理财业务拓展的新模式,它将银行的理财业务剥离出来,独立开展理财业务,隔离了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和表内业务各自的风险,有利于刚性兑付向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审批速度之快,注册资本规模之大以及获得了公募业务和私募业务“双牌照”,都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对基金业、信托业,甚至是保险业和债市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截至2019年4月30日,一共有上市银行48家(11家A+H股,21家A股,16家H股),其中有近30家的理财子公司已经公告设立或在筹建过程中,理财子公司有望在2019年底陆续开业,这也将成为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主流模式。但是在萌芽发展期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此外,理财子公司发展初期都在粗放式地扩张,占领市场,而没有进行长期的发展定位。

  报告指出,由于现有大型银行和大的股份制银行,以及一些有实力的城商行都已经建立理财子公司,相对来说,这些上市银行的资金、技术、客户资源等实力都比较强,将很快占领大部分市场,所以即使有其他新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也将面临成本巨大而份额较小的困境,所以新进入者的威胁不大。

  报告指出,目前上市银行理财子公司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客户资源扩展能力,业务目标单一,产品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投资人才和成熟的投顾经验,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等。

  报告指出,上市银行理财子公司要长远发展,需要积极实现客户的全面覆盖,在母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客户。要利用好业务优势,加大产品净值化转型力度,利用好公募业的优势,兼顾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两条业务线,强化与母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共同发展。在风险管理方面,理财子公司需要关注和构建风险管理运行体系,以投资者收益自享、风险自担为原则,搭建以组合管理为主的全面风险管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