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债落地,表明债券市场的产品创新步伐正在加速。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之后,未来债券市场各项制度的完善也有望加速推进。”1月27日,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判断说。
近日,中国银行(601988,诊股)(港股03988)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俗称永续债),可提高中国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约0.3个百分点,全场认购倍数超过2倍,票面利率为4.50%,较本期债券基准利率(前5日五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高出157bp。
“这增加了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有利于在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内,缓解银行表内表外业务结构调整带来的资本金约束,保证信贷及相关金融产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刘哲分析指出。
在此之前,在借鉴国际市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就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期限、赎回条件、减记条款、受偿顺序等核心条款和有关政策进行了明确,投资者范围进一步拓宽到保险机构。
中国银行本次债券吸引了境内外的140余家投资者参与认购,涵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等境内债券市场主要投资人,以及央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境外机构。
1月27日,中国光大银行(601818,诊股)(港股06818)资产负债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行发行永续债,投资者范围拓宽至保险机构,一般而言,保险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呈现明显“短资产、长负债”特点,对于长久期、稳定、绝对收益高的资产配置意愿更强。与之不同的是,一方面,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较高,且受到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等流动性监管以及内部限额体系约束,对长久期资产投资意愿和能力较保险机构相对偏弱。另一方面,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行永续债,超出本行核心一级资本10%的部分扣减本行其他一级资本,其余部分按照250%的风险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因此,此次中行发行永续债投资者涵盖保险、银行、券商、财务公司等机构,有助于增强永续债吸引力,便于银行发行。
“中行作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不仅要满足国内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更要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框架的合规监管。该监管框架要求TLAC指标自2019年不低于16%,2022年不低于18%。因此,永续债的推出以及中行正式发行400亿元产品,标志着我国四大行已开始迈向TLAC监管达标之路。”刘杰表示。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单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推出,为后续商业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提供了范本,也拓宽了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工具渠道,对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金融体系风险,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